“五一”小長假剛過去,許多人可能已經開始期待端午節的到來。假期不少小伙伴選擇搭乘火車出游,飽覽祖國壯美的河山。相信大家對火車的軌道并不陌生,那么平日里乘坐得更多的地鐵,大家有注意過它的軌道嗎?
地鐵的軌道結構與火車類似,由鋼軌、軌枕、扣件、道床等設備組成。一般情況下,道床鋪在路基上,軌枕埋在道床內,鋼軌通過扣件與軌枕相連,列車經過時產生的振動將經由軌枕、道床直接傳導至路基上。
當地鐵線路穿越文物古跡、居民密集區、跨江大橋等環境敏感區時,為了減少列車運行產生的振動對環境的影響,需要采取減振措施。
高家花園軌道大橋
軌道交通的減振一般通過在各個剛性部件之間插入彈性層來實現,彈性層所處的位置越靠下,越能獲得更好的減振效果。根據減振效果的不同,通常分為一般減振措施、中等減振措施、高等減振措施和特殊減振措施4個等級。
鋼彈簧浮置板道床結構示意圖
重慶軌道集團早在首條地鐵——1號線建設時,就采用了最高等級的特殊減振措施——鋼彈簧浮置板道床。
鋼彈簧浮置板道床由道床板、隔振器等組成,混凝土道床板被置于鋼彈簧隔振器上,鋼軌通過扣件固定在道床板上。列車高速通過時,隔振器通過彈簧的壓縮,對產生的振動進行調諧、濾波、吸收,最終只有很小一部分振動會傳送到路基上。這就如同在鋼軌下鋪了一層“席夢思”,大大降低了列車經過時的振動和噪音,減振效果可達到18分貝以上,既減少了對環境敏感點的影響,又讓乘客擁有了更為舒適的乘坐體驗。
這一先進的減振技術,重慶軌道集團在已開通運營的地鐵線路中均有應用。其中,屬于重慶地鐵10號線的南紀門長江軌道專用橋,整個橋梁軌道都使用了鋼彈簧浮置板道床,這也是國內首次如此大規模的使用該技術。
南紀門長江軌道專用橋
重慶軌道交通建設中的“黑科技”還有許多——在建工程重慶地鐵24號線一期工程是重慶城軌綠智融合關鍵技術示范項目,如今已完成云化物聯網測試平臺一、二期的開發、調試及站級設備系統聯動測試,未來它將成為重慶首條全自動駕駛、首條采用云化物聯網融合平臺的軌道交通線路;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種應用于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重慶軌道集團在工程建設中采用這一技術,從設計到施工全過程應用BIM技術,提升了軌道交通建設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也是提高重慶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綠色、智慧水平的手段,重慶軌道集團正在組織開展“超大隧道斷面施工工法創新及應用”“城市軌道交通綠色智能能源系統方案及關鍵技術研究”等科研項目……
這些都是重慶軌道集團追求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惠民有感的縮影。重慶軌道集團,用更加先進的技術、更加環保的工程,讓市民更快享受軌道交通線網拓展帶來的便捷,讓百億乘客的出行體驗不斷提升。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