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自2004年籌劃國內首條大運量全自動運行線路10號線開始,上海目前已經形成了8條線、296公里、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全自動運行地鐵網絡。日前,經由兩位院士領銜的專家組評估,該網絡不僅運營可靠性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運維管理模式,而且為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錨定了以全自動運行為主的技術發展方向。
今年,為總結上海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籌劃建設20年、運營10年的經驗與不足,申通地鐵集團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咨公司”)開展了“上海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總結評估”工作。9月2日至4日,中咨公司首席咨詢師、交通業務部主任朱軍主持總結評估會,申通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畢湘利出席會議并講話。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領銜、來自北京、深圳等18名業內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經過前期資料預審、現場檢查評估,一致認為上海地鐵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運營和維護管理體系,場景設計細致全面、建設過程科學合規、運營風險嚴管可控、應急預案合理充分,適配全自動運行的高要求,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全自動運行上海經驗;五分鐘晚點指標優于全網平均值3倍以上,其他核心指標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上海實踐已經驗證了全自動運行的技術優勢,是城市軌道交通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
專家組建議,上海在新線建設和既有線改造中,應積極推廣應用全自動運行系統;進一步健全全自動運行標準體系;根據網絡特點選擇適宜的運營管理模式;爭取國家“兩重”“兩新”政策扶持,提升智慧運維能力,推進運營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全自動運行的技術水平和服務品質。
畢湘利感謝專家組對上海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的會診把脈、客觀評價和建言獻策。他表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申通地鐵集團將消化吸收本次專家組意見,繼續深入研究全自動運行底層邏輯,提高關鍵設施設備可靠性,提升設備故障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能力,以全自動運行技術推進上海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戴祺、軌道處處長施勇、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沈秀芳出席。申通地鐵集團副總裁張凌翔做了《上海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情況》的報告。申通地鐵集團總工程師申偉強、副總裁張郁、總監張川、吳曉紅、殷峻、吳昕毅、胡炎生與副總工程師劉加華、印禎民、陳鴻等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會議。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