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海珠有軌1號線廣州塔站升級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煥新的廣州塔站7月1日首班車起正式啟用。
開通當天,十號線西塱站還上演了溫情一幕,一名患心梗的老人等候兒子時,突發心臟不適,西塱站工作人員現場及時響應,搬來座椅供老人休息,并提供飲用水給老人服藥,最后老人休息片刻身體無礙后,與其兒子一同搭乘地鐵離開。
為了進一步方便周邊市民的出行,廣州地鐵集合多方力量,積極解決了施工場地、管道遷改等問題,促使E、F口建成并投入使用。小坪站E、F口開通后,石槎路北面的市民乘客無需穿行馬路即可到達地鐵站,出行更方便。
該站臺在原廣州塔站的雨棚設計的基礎上,融入“濱水白鶴”設計,通過立面與造型的更新、軌行區綠化提升、車站導向標識優化及泛光照明升級,打造出開闊的站臺空間。擴大站內面積,約為原來的1.35倍,由開放式站臺調整為欄桿圍閉式站臺,臨軌行區增設站臺門,劃分出獨立候車區,實現上、下客區物理分離,有效優化客流動線。站外還增設了“最美7公里”路石、相機造型的取景框、“我在廣州有軌電車等你”路牌等特色打卡設施,為游客增添趣味體驗。
廣州塔廣場平臺施工完畢后,二層平臺將可直達有軌電車站臺,實現地標建筑與特色交通的無縫連接,游覽體驗更加連貫流暢。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