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節電行動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國企社會責任,近日,合肥軌道在不影響乘客安全出行及車站客運服務的前提下,進一步調整車站照明、電扶梯、自動售檢票機、通風空調、列車運行五個模塊,優化“節能模式”。
照明方面,車站公共區域關閉1/3至1/2的照明用具,公共區域照明(含廣告照明)在站點運營前半小時之內開啟,在站點停運半小時之內關閉;飛頂照明運營時段關閉1/2,非運營時段常關。
電扶梯方面,車站電扶梯全部開啟節能模式,首班車到站前1小時之內開啟電扶梯,關站后半小時內關閉電扶梯。
自動售檢票機方面,暫停服務的自動售檢票機,電源全部關閉。
通風空調方面,調整車站公共區域冷水機組開啟時間,使用時間設置為線路運營前半小時至運營結束前半小時,公共區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7℃。
列車運行方面,根據現有滿載率及客流情況,適時優化調整運行圖,降低空置率,匹配最佳承載力,提高運行效率。
節能節電,人人有責。合肥軌道集團呼吁廣大市民乘客,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為節能減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