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近日宣布,優化城市公交專用道管理改革措施將于6月1日起實施,該措施包括優化公交專用道專用時段,允許部分社會車輛使用公交專用道等。(5月3日《今晚報》)
從專用到共享,公交專用道優化改革大有必要。據報道,4月一個普通工作日早高峰,北京南三環西路,內環方向車輛因前方事故嚴重擁堵、走走停停,最右側公交車道卻車輛稀少,七八分鐘未有一輛公交車經過。在非工作日,公交專用道與社會車道同樣是“冰火兩重天”,前不久有報道稱,每逢雙休日,北京重點商圈、景區周邊道路交通壓力增長明顯,進停車場的車輛能排出數百米;然而在這些熱點地區的公交專用道,常常是十幾分鐘里不見一輛公交車從旁邊駛過。
正基于此,關于“取消公交道雙休日限行”,或“將部分公交專用道調整為公交優先道”等呼聲,在各地持續多年。
當初,很多城市在中心城區都開辟公交專用道,是為了保障大運量、快速度的公交車具有優先路權,以緩解城市公共交通的擁擠狀況,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同時吸引人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這顯然是應該的,公交優先即是人民大眾優先。事實已證明,公交專用道確實吸引了一些市民從個體交通向公共交通轉移,讓自己出行得更快,也提升了公交服務水平,推動了城市可持續發展。
不過,隨著城市規劃調整,私家車保有量攀升,軌道交通、共享單車、網約車等交通方式飛速發展,地面公交客流出現下降趨勢,公交專用道利用率也相應下降。特別是在乘公交出行者較少的雙休日和節假日,空蕩蕩的公交專用道浪費了交通道路資源。而在雙休日和節假日,開車出行者比工作日多得多,社會車道勢必更加擁擠,特別是重點商圈、景區周邊,此時就該考慮怎么為社會車輛提速。允許社會車輛在公交車的客流低谷,借用通行能力富余的公交專用道行駛,可以實現道路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嚴格來說,劃設公交專用道,保障公交出行,終極目的是為提高整個城市的交通系統效率。從這個角度說,公交專用道其實更應該叫“高承載車道”,在不影響公交車正常通行之下,應根據整個交通道路的實際狀況,允許“高承載車輛”比如承載三人以上的小汽車駛入,這樣可鼓勵人們拼車出行。換言之,即便工作日,也應允許大巴、中巴、單位班車、專用校車、多人合乘車輛等借用公交專用道。由此而言,新時代的公交專用道應是“公交專用道+多乘員合乘車道”的復合型集約車道。
而在雙休日和節假日,應盡量允許社會車輛共享專用道資源,提高公交車道利用率,只需在公交專用道加標公交專用時間即可,而非不加標專用時間,社會車輛在任何時候都不得駛入。
對公交專用道予以優化改革,回應了公眾“提高公交專用道效率”的訴求。科學適度的動態、彈性管理,才能全面提升道路資源利用效率。有關專家認為,還需從全國層面研究公交專用道的設置條件、標準,以避免實踐中一些城市的公交專用道設置管理不夠精細,存在公交專用道與公交運行線路不匹配、專用時段與公交運行高峰不契合等問題。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