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質鐺鐺車到純電動公交車、從拉鉤手動公交站牌到智能電子、從手工撕票到刷卡刷手機……近日,北京公交館定向邀請教育圓桌小記者團提前探館,感受百年公交變遷。
當天,在北京公交集團電車分公司駕駛員兼講解員芮旗的帶領下,小記者們來到了北京公交館。剛一進館,小記者們就被一款一比一復刻的老式鐺鐺車所吸引。“你們看,最早的鐺鐺車是木質的,司機要站著操作,只要一踩腳下的踏板,鈴鐺便會發出‘鐺鐺’的聲響,提醒行人閃避車輛。”芮旗介紹。在芮旗的帶領下,小記者們紛紛嘗試,館內發出一陣陣“鐺鐺、鐺鐺”的聲音,仿佛穿越到過去。
“有軌電車100型”“道奇牌公共汽車”“京一型鉸接式無軌電車”……在北京公交館展示長廊,北京公交歷史上的經典車型紛紛亮相,不同年代的站牌也一同展示。其中一款拉鉤手動公交站牌吸引了小記者們注意。
“過去大家沒有手機,為了方便大家了解公交車末班車時間,我們設計了拉鉤手動車牌,如果末班車走了,我們就把鉤子拉下來,提醒乘客沒有車了;如果正處于運營中,鉤子就會在上面,提醒大家可以等車。”芮旗介紹。
在“京一型鉸接式無軌電車”上,客六分公司第十三車隊F19路乘務員李紅超和小記者們進行了售票互動,她說:“你們的爸爸媽媽小時候都買過公交車票,那時候公交不能刷卡、更不能刷手機,上車都需要買公交車票。”她拿出一沓四色公交車票,告知小記者們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價格,根據到達站點的不同,需要購買相應價格的車票。看著從未見過的公交車票,小記者們紛紛“購買”體驗,并收藏了起來。
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不但售票系統越來越智能,公交車也越來越智能。在VR體驗環節,小記者們“變身”公交駕駛員,體驗彎道駕車等場景。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公交館是目前國內城市公交行業展陳規模最大、館藏品類最多、歷史沿革最久的一家企業展示館,展陳面積5000平方米,館藏物品6000余件,包括主力公交車型16輛,互動區域10余個。北京公交館通過“人、車、線、票、站、事”六個載體,全景展示北京公交百年奮進的點滴印記。
參觀結束后,按照慣例,小記者們還上了一節新聞課。這次課程由北京青年報編委、教育圓桌主編朱冬松老師講解。他以最近熱映的《長安三萬里》為切入點,以其中的膾炙人口的唐詩為例,向小記者們講述了形象思維在作文和新聞寫作中的妙用。在場的小記者紛紛拿出紙筆,記錄下老師講課的要點,體會形象思維的內涵,并嘗試在寫作中運用形象思維。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