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試金石”。在飛逝的時光里,我們看到的中國新能源客車產業,是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它以“綠”為鏈,“碳”尋著中國客車高質量發展之路。即使進入真刀實槍的“零補貼時代”,蘇州金龍海格等客車制造企業也憑實力闖出了新天地。
近年來,隨著氣候問題日益嚴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逐步興起。而新能源客車相比于傳統燃油客車,具備更安全、更高效、更節能、更智能等優勢,受到了游客和租賃市場的普遍認可,尤其一些高端智能、更突出服務性的新能源客車,銷量更是迎來快速增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1-6月份,新能源大中型客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1%,每三輛商用客車中就有一輛是新能源客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用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介紹:“伴隨著新能源客車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以及續航里程焦慮的解決,越來越多的用戶或傾向于采購新能源客車。”
“我們也會適時地采購包括車載背投、手機投屏、USB充電接口、隱私簾等高端配置的新能源車型,來滿足高端團體的需求。”北京某汽車租賃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般來說,購入一輛50座新能源純電客車大概要比同樣配置的燃油客車高20萬左右。雖然新能源客車的采購成本相對較高,但在實際運營中,其運營成本更低,從全生命周期來算,成本更低,更節能環保。
“近幾年,我們公司的商用客車逐步從燃油車更新為了新能源客車,帶來的變化是車內噪音小,很安靜,駕乘更舒適。”從業旅游客車駕駛工作已有14年的褚師傅告訴記者,“大客車的視野盲區比較多,而現在的新能源客車各個方位都安裝了安全探頭,當車輛接近行人或者物體時會主動剎車,非常安全。”
可見,新能源客車已“潤物細無聲”地滲透至市場,受到了多方的認可與信賴。盡管新能源客車失去了補貼的“特殊照顧”,但有責任的客車制造企業卻更加自強自立,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善戰者,求之于勢。作為客車行業的佼佼者,蘇州金龍自2000年起就開始為新能源客車研發謀篇布局,并一步步進行技術積累,陸續開發出混合動力客車、純電動客車和氫燃料電池動力客車,目前已擁有4~18米全系列的新能源客車產品。
截至目前,蘇州金龍海格新能源客車已廣泛服務于江蘇、重慶、四川、山東、浙江、北京、廣東等多個省市,并出口到以色列、韓國、巴西等國家和地區。
以北京為例,近三年,蘇州金龍在北京市場新增客車1000余輛(包含110輛氫燃料電池客車),其中新能源客車占比達95%,而新能源公路客車占比高達90%,主要投運于通勤團體、商務旅游等領域,受到了客戶領導、乘客與司機的一致好評。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鐫刻著奮斗足跡,見證著口碑與實力。回望中國新能源客車產業的發展歷程,既有“爬坡”之艱,也有“闖關”之難,但面臨各種復雜形勢,蘇州金龍海格等客車制造企業始終堅守初心、腳踏實地、精益求精,既適應了市場大潮的洗禮和考驗,也展現出了中國客車的品質與氣度。未來更可期!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