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隨著紅梅公交中心專用充電站的投入運行,常州首個公交專用“光儲充”一體化綜合能源站正式建成,這也將成為常州綠色出行體系的又一張嶄新名片。
紅梅公交中心站位于紅梅公園附近,地理位置優越,是常州公交重要的回車場。為響應“新能源之都”政策要求,提升新能源汽車見車率、充電見樁率和光伏電池見板率,今年以來,國網常州供電公司攜手國網常州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國網常州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江蘇天目湖電動科技有限公司,在原場站基礎上,引入“光儲充”系統與海綿電力技術,滿足公交充電與綜合用能需求。
海綿電力技術是指采用光伏、儲能、充電一體化運行的方式,實現虛擬增容。據悉,光伏方面,該站利用車棚頂端安裝光伏組件,裝機容量186千瓦,一年可產生綠電約20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噸。在儲能、充電方面,該站建有5套160千瓦海綿儲充柜,可供10輛新能源公交同時充電,每套海綿儲充柜配備17塊儲能電池,可儲能243千瓦時,整站儲能輸出總功率可達750千瓦,與光伏一同出力時,相當于虛擬增容了一個中型變壓器。
“日間,綜合能源管控系統會通過海綿電力技術,將光伏所發綠電優先供給車輛充電,余下的電能存入儲能系統,在充電高峰期放電。當儲能系統滿電且無車輛充電時,光伏所發綠電將直接上網,實現光伏優先消納、儲能就地消納。”江蘇天目湖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成俊介紹道:“受場地資源限制,紅梅公交中心站增容難度較大,我們通過電網、光伏、儲能、充電功率的實時匹配,將變壓器容量與充電功率的比例提升至1:2,在不使用更多公共配電資源的情況下,滿足公交充電需求。”
據了解,紅梅公交中心站內有8條線路通往全市各區、鎮,客流量較大。紅梅公交中心專用充電站的建設不僅解決了公交場站集中充電時瞬時功率高、用電需求大的問題,還有效提升了電網資源綜合利用率,為新基建的可持續發展與綠色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們將以紅梅公交中心專用充電站為范本,發揮平臺優勢與技術優勢,滿足商業中心、企業內部等多應用場景的用能需求,在新能源之都的建設中貢獻更多力量與經驗。” 國網常州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國網常州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凌燕說。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