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氫燃料電池展獲悉,2月21日,武漢理工氫電科技有限公司無塵車間,工作人員在生產膜電極產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2月21日,武漢理工氫電科技有限公司無塵車間,工作人員在進行膜電極產品外觀檢驗。
聆聽經濟新脈動
2月19日,正月初十,年味還未散去,武漢經開區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地,武漢理工氫電科技公司已是一派忙碌。萬級無塵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不停運轉,一片片薄如報紙的黑色薄膜,來回穿梭、組裝、打包,整裝待發。
“這是我們自主開發的第三代燃料電池膜電極,相比第二代,產品性能提升了20%,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出口英國等歐洲市場,供下一代氫燃料電池研發使用。”武漢理工氫電總經理田明星介紹。受益于此,企業迎來“開門紅”,今年一季度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倍多。
膜電極被譽為氫燃料電池的“芯片”,它是電堆里氫能轉化為電能的反應場所,不僅成本占到電堆的六成以上,其性能更直接決定了氫燃料電池的應用表現。長期以來,由于新型膜電極量產制備技術被美國、日本等相關企業壟斷,我國在這一領域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價格昂貴且供貨周期長,成為制約氫燃料電池商業化的難題。
武漢理工氫電打破了這一局面。自主研發的CCM型膜電極,使用壽命增至18000小時,貴金屬鉑每平方厘米用量卻從0.8毫克降至0.28毫克。2019年,武漢理工氫電CCM型膜電極產線建成投產,成功開發國內首批膜電極定制設備,建成燃料電池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躋身全球膜電極供應商前列,產品出口至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居安思危,武漢理工氫電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不斷對產品進行迭代升級。田明星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正月初九上班第一天,公司30多人的研發團隊全部就位。今年,武漢理工氫電還將對第三代氫燃料電池膜電極進行技術攻關,在目前性能提升20%的基礎上,再降低貴金屬鉑的用量,力爭該產品的材料成本下降30%左右。“這將大大降低燃料電池電堆的生產成本,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大規模商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除了在燃料電池膜電極領域保持領跑,近年來,武漢理工氫電還不斷向上游“制”氫領域邁進。自主開發的PEM電解水制氫膜電極,攻克綠電制綠氫的關鍵技術,領先國內同業。自2021年小批量生產以來,已向國內多家PEM電解水制氫設備企業供貨,并出口歐洲市場。
去年10月,我國首艘氫能源動力船“三峽氫舟1號”在宜昌首航成功。支撐“氫舟”過萬重山的制氫站,其核心部件PEM電解水制氫膜電極,正是來自武漢理工氫電。
眼下,武漢理工氫電正著手開發全新一代高電流密度的PEM電解水制氫膜電極,在原有基礎上,將性能再提升60%以上。“這在全球都是首次應用,目前樣品已經出貨,供下游制氫設備企業研發使用,今年還將完成產品驗證,力爭年內實現上市。”田明星介紹。
在加快研發的同時,武漢理工氫電也持續拓展市場。今年4月,企業將赴德國參加漢諾威工業展,成為亮相該展會的首家湖北氫能企業。
“作為未來清潔燃料之一,布局氫能已成為全球共識,這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機遇。”田明星表示,除歐洲市場外,今年還將進軍中東市場,讓來自武漢的“中國芯”更快融入全球氫能產業供應鏈。
特別推薦: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http://chinaiut.mikecrm.com/JGxgLEl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