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路徑上,“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車路云一體化”的討論一直持續。單車智能在輔助駕駛場景廣泛應用,車企間“智駕”競賽火熱;同時多地將車路云一體化等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其建設不斷加快。這預示著交通系統變革在加速,智能交通的藍圖愈發清晰。
那么,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車路云一體化存在競爭嗎?車路云一體化的商業機遇在哪?實現自動駕駛“規模經濟”的關鍵是什么?通過與業內人士對話來解答這些問題。
首先,三者關系上,單車智能靠自身設備實現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是從“單車”向“車與交通關系”的探索,并非與單車智能競爭。汽車智能化變革類似手機從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躍遷,實現“自動駕駛”需要“車的智能化”和“車路云一體化”,二者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從“終端自治”到“全局協同”的范式轉換。
其次,在推動“全民智駕”方面,當前汽車行業競爭焦點轉向“智能化”,但所謂“高階智駕”實際多為L2+輔助駕駛。車企宣傳與用戶認知的偏差可能導致駕駛“敗德行為”,存在諸多風險。車路云一體化可強化車輛聯網服務,能降低事故風險、便于事故回溯追責,為智駕“上車”提供監管支持。
再者,在自動駕駛走向大規模商用進程中,“安全性”是關鍵?!败嚶吩埔惑w化”為監管范式提供了解決方案。新型監管范式有數據透明、社會可信、風險可控、責任可定、總體安全等特征,車路云一體化系統可融合多源數據,實現對自動駕駛車輛的全面監管。
從“價值驅動”看,真正的自動駕駛是“運營化”商業模式,產生“駕駛商品”。車路云一體化整合產業鏈,驅動市場主體協同,開拓“駕駛商品”新藍海。
最后,車路云一體化發展面臨困惑質疑,破局要從技術、產品思維轉向價值、商品思維。如升級車聯網組網模式,明確增值服務運營商的核心角色,發展自動駕駛乘用車等“殺手級應用”等,從而推動規模經濟的實現。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