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煤科西安研究院隨掘隨探技術在滇中引水隧道TBM(盾構機)掘進工程中成功應用,先后兩次成功預警掘進前方圍巖的變化情況。
滇中引水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標志性工程,工程中使用了“云嶺號”TBM等“利器”來保證工程順利進行,但工程所經香爐山隧洞存在著巖溶溶洞、破碎帶、涌水突泥、軟巖大變形、活動大斷裂、巖爆和高地震烈度帶等復雜的地質條件,同時因為TBM龐大機身結構及施工特點,很多常規地質預報方法在TBM或盾構施工隧道內都無法使用或受到很大限制,專門針對或適合于TBM或盾構施工的地質超前預報技術及設備尚不成熟,導致工期一再滯后。因此,對這些地質因素變化的實時監控成了影響工程進度的“卡脖子”問題。
為實時超前預報TBM掘進前方的地質構造,確保TBM隧道掘進施工安全高效,西安研究院將自主研發的礦用本安型YSD-3隨掘地震超前探測系統應用于該隧道。該系統以TBM掘進時截割巖壁產生的連續震動作為震源,通過連續高精度同步采集、在線高速傳輸、實時自動處理及“長曝光”疊加成像等技術實現TBM掘進前方地質異常體的高精度實時監測,有效解決了TBM盾構施工過程中常規方法難以有效施展的難題。
圖1 TBM狀態監控及有效信號提取
圖2 反射波成像圖
圖3揭露的掩體破碎帶
在為期3個月的隨掘實時監測過程中,該系統運行穩定可靠,信號信噪比高,成像及預報結果與實際揭露情況相吻合,保證了掘進工程按時推進。該試驗的成功,標志著隨掘地震超前探測系統成功實現了礦井巷道、路橋隧道等不同場景下基于掘進震源的隨掘實時超前地質預報系統的兼容,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為保證重大工程的安全推進提供了煤科方案。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