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陜西省土木建筑協會獲悉,中鐵二十局二公司申報的《高烈度震區雙洞隧道穿越碎裂巖體施工技術研究》獲得陜西省土木建筑科技術獎特等獎。這是該公司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企業軟實力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發展成色,該公司聚焦高質量發展主線,全力加大科技投入,為企業轉型升級點燃創新引擎。他們結合各在建項目,以重難點工序以及“卡脖子”技術為依托,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和QC小組活動,引導項目職工扎根施工一線開展技術研究,同時下發《科技創新獎勵辦法》,建立青年人才專家庫,鼓勵科技人才主動“揭榜掛帥”,練就過硬技術本領,為企業提升品牌影響力提供持久“智動力”。
同時,該公司立足主責主業,在各“高、大、難”工程項目積極進行科研攻關,切實提升創新驅動力。在西延高鐵項目北洛河特大橋施工現場,賈偉創新工作室成員正對轉體梁施工工藝進行實地論證,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該工程施工建設存在隧道洞內濕陷性黃土地質、高墩大跨連續梁等“攔路虎”,他們以創新工作室為平臺,聯合石家莊鐵道大學,發揮產學研一體化優勢,對無砟軌道橋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層應用施工等6項科研課題進行集中攻關,全面打造智能高鐵工程。
此外,中鐵二十局二公司還打出“科技牌”全面賦能項目管理。在沈白高鐵、包銀高鐵等大型鐵路項目,他們利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了智能化一體化平臺,為項目精細化管理插上數字化“羽翼”。歷時90分鐘,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最大鋼構梁精準落在兩個橋墩上,作為全線唯一上跨既有線鋼蓋梁,該工點上跨包蘭線、跨度大、安全風險性高。基于此,該項目創建BIM智慧建造平臺進行動態模擬,通過科技“錦囊”攻破施工技術難題。
隨著科技創新工作不斷深入,該公司突破了特長巖溶富水隧道等特殊不良地質隧道施工難題,為持續鞏固鐵路、公路施工品牌優勢打下了堅實基礎。
包銀高鐵(寧夏段)項目員工在智能一體化平臺顯示屏前查看現場施工情況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