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中通道E22管節完成澆筑,這標志著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所有標準管節全部預制完成。目前,該項目部已開始對珠海牛頭島沉管智慧夢工廠進行改造,預計今年11月開始進行深中通道最后一個管節——E23的預制工作。
深中通道項目E22沉管完成澆筑
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又一世界級“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超級集群工程,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采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是架起珠三角“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功能組團之間唯一直連通道。
據介紹,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長6.8公里,是全球最長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2節管節組成。中交四航局負責23節管節的預制,標準管節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澆筑完成的管節重達8萬噸。
項目團隊對自密實混凝土進行檢測試驗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在世界上首次大規模采用鋼殼混凝土結構,具有“超寬、深埋、變寬”的特點和難點,沉管的預制質量直接決定了深中通道100年使用壽命的實現。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項目團隊研發了高體積穩定性自密實混凝土、世界最大智能臺車編隊、世界首套智能澆筑系統等技術裝備,系統解決了8萬噸沉管快速移運和自密實混凝土澆筑的百年質量難題。他們依托這些世界先進的技術、裝備,實現了每月預制1節管節的效率。
珠海牛頭島沉管智慧夢工廠
值得關注的是,項目團隊整合工程和機械的技術資源,為深中通道“量身定制”了一款智能化澆筑裝備,這套裝備具有越障能力,可靈活移動,還能實現澆筑速度、下料高度等因素的智能化控制,精準把控每個倉格的混凝土飽滿度,確保沉管預制質量和效率。
經過技術團隊10個多月、1000多次的試驗,終于研發出了能夠實現脫空狀態不超過5毫米的高體積穩定性自密實混凝土,受到了監理、業主單位的一致認可。
智能臺車組
按照工期要求,項目團隊需要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沉管的預制和出運。為此,項目團隊研發出世界最大智能臺車編隊。這套編隊由200臺智能臺車組成,最大載重達16萬噸。整個編組由一臺電腦控制,實現200臺臺車同時同步行走和自動糾偏,將8萬噸沉管移運的時間從7天縮短至3個小時。
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后,直連深圳、中山、廣州,成為真正打通珠江東西兩岸經濟的動脈,促進大灣區城市群更加緊密連接起來。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