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產業發展基礎良好
福州競逐氫能產業萬億級賽道
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是世界能源變革的重大戰略方向,是21世紀理想的綠色能源。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近期,多地出臺政策搶占氫能新賽道。面對廣闊的想象空間,福州的氫能產業現狀如何,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記者進行了調查。
眼下,氫能產業發展熱潮不斷,企業爭相布局搶先機,而一批核心技術的突破,讓福州氫技術不斷“出圈”。
大海里制備氫氣,這一革命性科技成果落地福州。不久前,東方電氣(22.020, -0.04, -0.18%)股份有限公司、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與深圳大學/四川大學謝和平院士團隊,共同簽署了“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原創技術中試和產業化推廣應用”四方合作協議。
加氫10分鐘,可跑近400公里。日前,一輛氫燃料電池巴士開進位于長樂的“氨現場制氫加氫一體站”加氫,不到10分鐘便完成了氫氣充注,電池儀表盤顯示電量滿格。這是去年下半年由福大紫金、中國石化(4.450, 0.00, 0.00%)、雪人股份(8.730, 0.05, 0.58%)聯合開發打造的“氨現場制氫加氫一體站”,標志著氨制氫加氫技術進入應用示范階段。
本月初,全國首輛氨氫燃料電池客車啟動暨簽約儀式在福州大學舉行。這輛氨氫燃料電池客車由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以液氨作為安全高效燃料加注,通過耦合低溫氨制氫與氫燃料電池技術,實現氫能在汽車上的即產即用。
創新成果涌現并不是偶然。當前,福州氫能產業發展已跨入“聯盟時代”。
13日,福州市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創新聯盟成立儀式在榕舉行。該聯盟首批會員單位24家,覆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上中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創投基金等單位。聯盟的成立還旨在探索如何融入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建設。
2021年,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批復,福州市作為聯合城市入選首批示范應用城市。福州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納入跨區域產業集群和市場體系,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實際上,福州市擁有良好的氫能產業發展基礎。
中景石化、久策氣體等企業可有效保障氫源供應,東方電氣、雪人股份等企業在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方面形成技術優勢,福大紫金已在“氨-氫”能源轉化技術方面形成一定創新成果,產業鏈條企業豐富,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福州大學、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科院物構所)等研究團隊致力于氫能的基礎理論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
但機遇與挑戰往往并存。2023年氫能產業打響“持久戰”。各地企業紛紛入局,福州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又將面臨什么挑戰?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過去一年多來的實踐,隱藏著不少啟示。
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廣東城市群工作專班辦公室第三方支撐業務負責人王子緣談到,獎補資金是影響燃料電池汽車定價、商業推廣和企業貸款融資的關鍵因素,補貼細則不明確的情況下,科技驅動型中小企業生存艱難。
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而言,另一個阻礙是加氫站的建設與普及。除了審批等外部問題,氫的儲運等技術問題也亟待解決。但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全國首座“氨現場制氫加氫一體站”示范項目在福州落成,為解決技術問題開辟了新的方向。
未來,福州將統籌整合全市氫能產業資源,強化技術、標準、政策等全方位協同創新,打造全國領先的氫能產業示范區,加快探索具有福州特色的氫能發展道路。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