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襄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簡稱《規劃》)正式發布。未來,湖北省襄陽市將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搶抓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戰略機遇,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統籌布局氫能產業,大力推進新能源規模化制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氫能推廣應用及裝備制造,積極做好氫能技術研發和引進,加快構建氫能產業體系,努力培育氫能產業生態,打造鄂西北氫能產業中心,爭創湖北省氫能發展先行示范市、全國氫能發展標桿城市。
《規劃》構建了“一核兩翼三帶六基地”氫能產業發展新格局。
一核
氫能裝備研發與制造核心區,以主城區為核心,發展氫能裝備研發與制造產業集群。
兩翼
以棗陽為東翼,以老河口—谷城組團為西翼,形成沿漢十軸線“兩翼”發展板塊。
三帶
漢十沿線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帶、麻竹沿線氫能物流示范產業帶、漢江氫能航運示范帶。
六基地
東津新區創新研發基地、高新區—襄州氫能商用車及氫能裝備制造基地、棗陽氫能特種車輛制造及綠氫制備基地、河谷組團氫能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及綠氫制備基地、宜城綠氫制備及下游產品精細化工基地、南漳綠氫制備及氫能新材料精細化工基地。
《規劃》明確了氫能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統籌規劃布局,穩步構建氫能供應體系,建立清潔多元的制氫體系,構建安全高效的儲運網絡,加快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在交通、工礦、化工、建筑及市政領域加強示范引領,逐步完善多元應用體系。加大招商引資,培育壯大裝備制造體系。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構建研發創新體系。
《規劃》提出,到2025年,襄陽市氫能市場初步形成,行業累計投資規模過100億元,年產值過100億元,氫能產業鏈條具備雛形。
到2030年,襄陽市氫能產業鏈條進一步充實完善,行業累計投資規模過300億元,年產值過500億元,形成具有相當規模并與周邊城市協同互補的氫能產業體系。
到2035年,實現綠氫制儲用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發展,行業累計投資規模過1000億元,年產值過2000億元,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氫能裝備制造基地。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