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濟南市“十四五”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印發。到2025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4.8%,節能減排政策體系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實施方案》提出,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其中,在重點行業綠色升級工程方面,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7%左右,“兩高”行業產能和數據中心達到標桿水平的比例超過30%,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UE)優于1.3,創建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40家。
在園區節能環保提升工程方面,到2025年,創建市級以上綠色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產業集聚區)15個,省級生態工業園區比例力爭達到工業園區的50%以上,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
在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方面,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率先建設碳中和示范區,積極發展星級綠色建筑。“十四五”期間,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及綠色化改造500萬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200萬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4000萬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全市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以上,清潔取暖率達到90%以上,工業余熱利用量新增800萬平方米。
在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方面,加快推進綠色出行體系建設,構建“軌道交通+無軌電車”快速公共交通走廊,做好軌道網、公交網、慢行網“三網融合”。全面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標準和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國四排放標準,完成省下達淘汰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的營運柴油貨車任務。到2025年,鐵路貨運量較2020年提高10%,國六排放標準重型貨車占比達到30%以上,充換電設施保有量超過8萬個。
在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方面,到2025年,單位耕地面積化肥使用量下降6%左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占比達到8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廢棄農用薄膜回收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5%。
在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方面,到2025年,全市80%以上的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人均綜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相較于2020年分別下降5.5%、6%、6%、7.5%。
在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工程方面,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7%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力爭達到430萬千瓦以上,完成省下達的煤炭消費壓減任務。
在重點區域污染物減排工程方面,到2025年,重度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
在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工程方面,到2025年,全市實施30個以上低VOCs含量原輔料使用替代試點項目,溶劑型工業涂料和溶劑型油墨使用比例、溶劑型膠粘劑使用量完成省下達的下降目標任務。
在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工程方面,到2025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0萬噸/日、生活垃圾處理能力1900噸/日,消除雨污合流管網425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5%,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實現“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目標。
《實施方案》還提出,健全節能減排政策機制,實施能耗強度降低基本目標和激勵目標雙目標管理,科學分解各區縣能耗強度降低目標,對于達到激勵目標的區縣,免予考核能源消費總量;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深化供熱體制改革,完善城鎮供熱價格機制,按照技術可行、操作方便、群眾可接受的原則確定居民終端供熱計費方式;加強生態環境數據資源管理,完善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加快衛星、無人機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提升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監測、重點流域自動監測及預警能力。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