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鐘章隊基于自己在交通領域的深厚積累和扎實調研,準備了《關于我國加快實施軌道交通現代化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鐘章隊建議,針對超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多高鐵車站、多機場間高效換乘需求,探索發展郊區市域鐵路環線。充分利用郊區高鐵站,形成與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的有效銜接,緩解終到站壓力,滿足大型遠郊住宅區、衛星城、商圈等生活、通勤、上學客流需求。
鐘章隊對《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從國際經驗來看,大型城市應建立放射狀的軌道交通網,環線的作用是將放射狀網絡銜接起來。“當前我們的超特大城市缺乏環城鐵路,導致乘客出行換乘多、走回頭路多。比如,乘客從天津到位于北京北六環的順義區辦事,需要先坐高鐵進入到位于北京三環內的北京南站,再換乘地鐵到順義。未來,如果六環周圍有一條市域環城鐵路,讓乘客在東六環黃村換乘,通過環城鐵路直達順義,將有利于減少市中心的擁堵,并為乘客節省出行成本。”
近年來,國家層面也在積極推進市域鐵路建設。2020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發展市域(郊)鐵路,對優化城市功能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擴大有效投資等具有一舉多得之效。《通知》強調,充分利用既有資源的基礎上,重點支持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財力有支撐、客流有基礎、發展有需求的地區規劃建設都市圈市域(郊)鐵路。
鐘章隊表示,目前,我國軌道交通發展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同軌道交通模式的技術標準、技術裝備不一致,特別是市域鐵路標準不一,團標多且差異大;規劃、建設、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多元、政出多門、協調困難,特別是樞紐地區不同模式軌道交通網絡互聯互通困難;數字平臺落后,軌道交通專用5G頻率遲遲未批,缺乏軌道交通新基建和數字鐵路的頂層設計,開放程度不夠,溝通不暢,難以開展一體化綜合運輸服務,難以滿足軌道交通現代化的迫切需求。
針對這些問題,鐘章隊在《提案》中提出,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快出臺5G頻率應用政策,構建統一制式、互聯互通的軌道交通專用5G移動通信網絡,為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四網融合”奠定基礎,破除條塊和部門信息壁壘,形成車地大容量低時延信息傳輸通道。
“現在我們的干線鐵路與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地鐵各自成網。比如,從南京鼓樓到上海浦東,需多次換乘,首先要乘坐地鐵到南京站,再坐高鐵從南京站到上海虹橋站,再轉乘地鐵到浦東。”鐘章隊對記者表示,如果可以實現“車網融合”,即各種軌道交通方式的車可以在彼此路網互跑,讓乘客從鼓樓直接坐車到浦東,無須換車,將極大地節約出行成本。建立統一的軌道交通專用5G,是目前中國現實“車網融合”最好的方式。
鐘章隊認為,未來,應該進一步加強軌道交通的頂層分類設計,以高質量供給滿足全國不同的需求。他建議有關部門做好軌道交通新基建、數字鐵路、數字平臺的頂層設計,大力發展5G/5G-R、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新能源技術,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標準的制定與應用,促進電務、工務、供電等傳統基礎設施的轉型升級,構建感知、信息與能源融合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實現鐵路再提質。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