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qū)內地9市中,每天出行量超過600萬人次。僅在廣州和灣區(qū)城市之間,每天的出行量就達到了307萬人次。昨日,“跨市地鐵”貫通運營,跨城出行消費也更加便利。對于住在一個城市,要到另一個城市上班的“候鳥”人群來說,他們的通勤之路將更快還更省成本。
隨著城市融合和跨城通勤客流量的逐漸龐大,廣佛“候鳥”、深莞“候鳥”、深惠“候鳥”群體不斷涌現(xiàn),謝暉就是其中的一員。家在佛山,工作在廣州的謝暉,一直以來都為通勤交通而發(fā)愁。
謝暉:以前要去佛山三水,只能自己開車,大概路程要花上2個多小時,如果現(xiàn)在坐這個城際地鐵,(從廣州公司到佛山家里)大概就一個小時多一點,而且又很快又很舒服。
謝暉2018年在佛山買了一個80多平方米的三房一廳,離他在廣州的工作單位有70多公里,每天往返5個多小時的通勤時間讓他苦不堪言,只好在廣州租了一個50平方米的小房子。
謝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開車,每天來回通勤的費用是300元,一個月算工作日22天就要花約6000元。如果坐城際地鐵,一個月的通勤成本為2000元。時間成本和費用花銷都大大降低。于是在跨城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的第一天,謝暉就迫不及待嘗試了這種最新的通勤方式。
謝暉:我感覺速度也挺快的,200公里時速比地鐵快很多了,像我們也坐4號線的地鐵,時速只有80公里。
交通便利了,謝暉也打算搬回佛山住,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生活。對于未來,不僅僅是謝暉,大家都充滿了期待。
謝暉:跨城市的交流,周末聚餐各種都方便。從惠州、東莞、廣州、肇慶、佛山5個城市,可以從早玩到晚。
李女士:我們是徒步協(xié)會的,一群朋友一起去肇慶徒步,見證這條新線的開通。
延伸閱讀
(26日)
廣佛南環(huán)、佛莞城際正式開通運營
并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
實現(xiàn)“四線”貫通
該地鐵連通廣州、佛山
東莞、肇慶、惠州5城
全長258公里,總車站數(shù)達39站
公交化運營模式
平均行車間隔26分鐘
雙票務系統(tǒng)
無需提前購票,隨到隨走
“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逐步實現(xiàn)粵港澳大灣區(qū)1小時生活圈。
根據(jù)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shù)據(jù)同樣不容樂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shù)據(jù),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fā)。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