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地鐵5月27日晚公告披露,公司5月27日收到上交所發出的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審核意見函。
公告稱,針對草案披露中地鐵電科財務數據,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地鐵電科各業務板塊的盈利模式、收入確認政策;近兩年各業務板塊前五名客戶名稱、交易內容、交易金額及占比、關聯關系;地鐵電科對申通集團銷售增加的原因,業務模式是否發生重大變化,相關定價依據是否公允”等情況。
針對草案披露“地鐵物業應收賬款合計1.23億元,占總資產的74.86%”,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應收賬款占比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地鐵物業業務是否具有獨立性”等相關問題。
針對草案披露“地鐵電科100%股權的評估值為1.6億元,評估增值率為225.23%;申通集團承諾地鐵電科2024年至2026年業績分別不低于930萬元、1220萬元以及1500萬元”,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披露預測期和穩定期劃分依據及合理性、承諾期內業績先降后增、承諾期后穩定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等問題。
針對草案披露“申通集團對地鐵電科業績承諾與利潤補償事項出具承諾函,維保公司對地鐵物業業績承諾與利潤補償事項出具承諾函,相關承諾涉及2024年、2025年、2026年業績,其中,若地鐵電科或地鐵物業2024年度、2025年度的實際凈利潤未達到當期承諾凈利潤,但達到當期承諾凈利潤的80%(含80%),則相關方無需于當期補償,相關差額緩沖至下一年度進行考核”,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此次業績補償條款為關聯方設置緩沖期的原因及合理性,及是否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監管規則適用指引——上市類第1號》相關要求。
此前,公司于5月13日披露,擬以支付現金方式向申通集團購買其持有的地鐵電科50%股權,向維保公司購買其持有的地鐵物業51%股權,交易價格1.4億元。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