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濟南軌道交通產業園開工?!?月31日上午,濟南軌道交通產業園舉行開工活動,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海田宣布開工,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
市政府秘書長王品木;歷城區委書記張軍及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歷城區、濟南臨港經濟開發區主要負責同志出席活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思斌,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及各部門(單位)負責同志,施工單位代表、入園企業代表參加活動。活動由集團總經理王伯芝主持。
濟南軌道交通產業園,是依托濟南重工規劃打造的我市軌道交通高端裝備產業園,將建設國內領先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發展聚集區,積極推動軌道交通產業配套企業落地濟南,助力濟南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
陳思斌表示,濟南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準備工作已經就緒,軌道交通集團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會同各參建單位集中優勢資源,周密組織、科學管理、精細施工,確保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
張軍表示,濟南軌道交通產業園開工,是歷城區的一件大事、好事,歷城區將提供優越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圍繞產業項目和入園企業全程做好跟蹤服務,全力支持濟南軌道交通產業園建設。
濟南黃河路橋建設集團代表施工單位作表態發言,將精心組織、科學施工,嚴把質量關、安全關,勇于擔當、大干快上,全力打造放心工程,精品工程;入園企業代表南京康尼公司負責人發言時表示,將持續加大對濟南康尼的建設投入,深化與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合作,共同提升濟南軌道交通裝備技術水平;特邀嘉賓中車青島四方機車公司負責人在發言中表示,將發揮中車集團“龍頭企業”集群效應,積極帶動成熟、先進的上下游配套產業在濟南落地生根。
近年來,集團緊抓地鐵建設市場機遇,以地鐵建設帶動產業發展,不斷完善軌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產業鏈,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其中,“濟重造”盾構機已下線120臺,外銷北京、廣州、南京、杭州多個城市;“濟南造”首列地鐵車已正式下線,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已應用于2號線,是省內首條全自動地鐵線路。通過不斷培育和延伸產業鏈條,軌道交通產業正強勢崛起,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加速形成。
下一步,集團將圍繞建設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的目標,緊抓濟南軌道交通二期規劃建設機遇,精心謀劃產業招商,全面打造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生態圈,以軌道交通大建設帶動軌道交通產業大發展,為濟南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延伸閱讀
濟南軌道交通產業園總規劃面積近3000畝,建筑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基建投資總計約90億元。項目一期產業支撐區(約151畝)規劃建筑面積約2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4億元;主要有企業孵化器、園區展廳、標準廠房、綜合服務中心、員工宿舍、商業服務等功能設施,預計園區建成后,可引入企業200余家。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