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隨著最后一塊頂板澆筑完成,青島地鐵13號線嘉陵江路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標志著13號線二期工程北段所有車站主體結構全部完成,為青島地鐵13號線的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青島地鐵13號線二期工程北段全長3.03千米,包括香江路站與嘉陵江路站,通車后與目前運營中的13號線相接。
01超前謀劃,源頭管控助建設
嘉陵江路站車站全長275米,寬43.7米,位于嘉陵江西路與太行山路交叉口西側,是13號線與遠期規劃線路的換乘站,也是全線唯一一座雙島四線同臺換乘車站,車站工程量約等于兩座標準車站。
車站所在嘉陵江西路道路寬僅24.5米,道路紅線寬度也僅有50米,路面下方管網密布,兩側建筑密集,周邊環境十分復雜。
地鐵十三號線公司超前謀劃,開展了詳盡的調查研究,組織參建各方深度研究車站設計方案,將車站分為兩期進行施工,保障了道路通行能力。經過多輪方案優化,將車站站位西移,使原設計四期管遷簡化為三期調流,節省工期四個月,車站施工總投資減少約一千萬元。
02創新引領,先進技術保安全
13號線二期北段所處區域地貌多為濱海堆積區,表層普遍為近二十年人工填土地層,存在大量淤泥層、黏土層等不良地質,對地鐵施工非常不利。
嘉陵江路站站后設有單洞雙線大斷面隧道用于運營車輛折返,長達410米,且地質條件十分復雜,穿越多條斷裂帶,Ⅴ、Ⅵ級軟弱圍巖占比達70%以上,同時還有側穿加油站,下穿馬濠運河、文物碑亭等重要文保設施風險,施工風險極大。
為確保施工安全,設計采用CRD施工工藝,并通過引進懸臂掘進機開挖,水壓爆破,靜態爆破、帷幕+管幕支護、模袋注漿加固等先進技術,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安全風險、減小了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施工中嚴格管控,積極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嚴格遵守礦山法施工18字方針,順利穿越了4處一級風險源。
03以人為本,黨建聯建促和諧
13號線二期北段緊鄰多個居民小區,獲取群眾對地鐵建設的理解支持至關重要。
自工程開建以來,地鐵十三號線公司始終心懷“為人民建地鐵”的初心,高度重視和諧共建工作,多次組織參建單位同屬地街道社區開展黨建聯建活動。
積極與周邊居民進行溝通互動,組織地鐵開放日、社區義診、潔凈社區、扶貧慰問等“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與屬地街道、周邊居民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
通過設置聲屏障、空壓機隔音棚,離心機污水處理設備、合理優化施工時間等措施,降低了對周圍居民生活的影響,為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
13號線組織“地鐵進社區義診送健康”活動
2022年是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開局之年,也是13號線全面完成土建施工任務的決勝年。下一步,地鐵十三號線公司將繼續團結參建各方,全力推進站后機電安裝、軌道等工程,狠抓班組建設和“雙體系”建設工作,勇于創新,乘勝前進,奮力奪取13號線二期北段工程順利通車的新勝利。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