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最后一車混凝土的成功澆注,由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承建的大連灣海底隧道最終接頭后澆帶施工全部完成。后澆帶施工是整個大連灣海底隧道沉管段合龍貫通的最后一環結構,也是整個受力體系轉換后最關鍵的工序。但施工過程中,有限的空間作業給項目團隊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施工現場(央廣網發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供圖)
后澆帶作業面結構寬度僅有1.38米,最小高度1.55米,因為空間有限,相伴衍生了一系列連鎖問題,有毒有害氣體、通風、照明、臨時用電等常規作業風險,還有在特定作業條件下對施工效率作業環境、施工工藝工法、自密實補償收縮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等方面的難點。為保證作業安全,安全管理人員每天24小時通過氣體檢測裝置進行有毒有害氣體及氧氣濃度監測。同時在三個艙室布置了5臺崗位式軸流風機進行強通風,保證作業面內空氣流通,確保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控制在限值內,氧氣濃度符合標準。
在解決了有限空間帶來的常規風險外,更大的“壓力”來自如何在最快時間內完成后澆帶施工且達到體系轉換要求。在頂進節段頂推后,最終接頭與E18管節對接及受力支撐為24道“口型”布置于后澆帶內側的臨時直推鋼支撐,在后澆帶施工期間且強度未達到設計要求前,鋼支撐時刻承受著6000噸E18沉管橫向壓力和上部海水重力壓力。如果工期超出可支撐時間范圍,后果將不可估量。
項目生產副經理張春閣經過反復研究提議先在無限的空間內模擬施工,通過實操提前做好施工預判。項目團隊提前進場相關設備、在場外1:1搭設腳手架,演練后澆帶施工,提前摸清楚在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每日班組長重點檢查工作之一就是嚴禁任何形式的觸碰及以鋼支撐作為受力點進行作業,作業期間對止水帶的狀態進行日常巡檢監測,注漿注水帶內壓力發生變化時先探明情況保證注壓穩定后方可恢復施工。經過模擬演練,為高效作業提供了最大的助力。
后澆帶結構由于施工條件特殊,尤其是頂板沖頂混凝土的澆注質量及密實度控制要求較高,根據大連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制作自密實補償收縮混凝土配合比進行作業,首次采用C50P10DF80自密實補償收縮混凝土配比,提前試拌驗證其工作性能。通過工藝驗證試驗對頂板混凝土澆注工藝及后注漿工藝的優化,保證了整體質量。通過研制預埋泵管及排氣后注漿系統保證沖頂混凝土澆注成功,并在實際施工中完美實現該工法。隨著頂板最后一個排氣管順利冒漿,腳手架支撐體系及組合片鋼模板體系無異常,泵車壓力開始增加,停止混凝土沖頂作業,頂板混凝土澆注順利完成。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