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錫至江陰城際軌道交通工程PPP項目江陰高鐵站~南閘站盾構區間右線隧道內,“中鐵裝備202號”盾構機平穩下穿新長鐵路段,標志著江~南盾構區間完成下穿一重大風險源。
江陰高鐵站~南閘站區間自U型槽段出站后下穿建筑物及花山,直行側穿小繆村民房,到達盾構工作井。區間右線長1495.5米,隧道縱坡呈“V”型,采用盾構法施工。穿越正在運營中的新長鐵路,既要保證盾構正常推進,又要保障地鐵線路運行安全,是此次下穿過程中的技術重難點。另外,該區間段隧道掘進地層為強風化砂巖及中風化砂巖,巖石強度高、不均勻性強(上軟下硬),富含裂隙水,施工風險高,對掘進控制要求十分嚴格。
▲新長鐵路
據江~南區間現場負責人介紹:“雖然穿越新長鐵路段只有34米,但加上前后的保護區范圍,實際穿越長度達到了44米,隧道頂離新長鐵路軌道最近處為16米。隧道頂6.7米是人行通道箱涵,箱涵上部為新長鐵路。如何精準穿越、控制鐵路結構沉降,是此次下穿的關鍵點,全程必須把盾構施工帶來的土體擾動影響降到最低,好比是讓盾構機在地下‘穿針’。”
“刀盤前的掌子面用多大力氣頂,刀盤后的土倉就必須拿出分毫不差的力氣推,勁小了會沉降,勁大了又有土體隆起風險,嚴重影響上部列車的平穩運行。每掘進一環,從刀盤扭矩、油缸推力,到注漿量、出土量都要動態微調,恰到好處才行。”盾構隊隊長張多福解釋道。
▲管片卸車
為安全平穩實現盾構順利下穿,承建該區間施工的中鐵一局與上海鐵路局開展前期方案對接,并邀請專家把關,確保以最平穩的速度、最小的擾動完成盾構下穿任務。雙方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管理體系,制定嚴密的施工方案和應急處置方案,優化施工組織,注重細節把控,強化過程安全質量管控,24小時領導帶班、實時監控該區間隧道結構沉降數據變化和“中鐵裝備202號”各項掘進參數。
項目嚴格落實盾構機維修進場及運維等相關環節,在盾構機的駐場維修、組裝調試、日常管理、定期維護保養等方面細致把控,在盾構機高效率掘進的同時對“身體”把脈問診,確保盾構機能夠連續,完好的運行。
通過10天“白加黑”地堅守,項目圓滿完成了各項關鍵參數控制和下穿施工任務,沉降滿足設計要求。
目前,“中鐵裝備202號”盾構機已成功掘進1480.8米,在成功下穿新長鐵路后,盾構機機長將繼續駕駛“中鐵裝備202號”盾構機到達江陰高鐵站,預計2022年11月上旬將實現江~南盾構區間右線貫通。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