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中鐵十四局隧道公司承建的成都至自貢高鐵錦繡隧道工程迎來重要施工節點,負責開挖該隧道的國產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錦繡號”成功穿越既有鐵路線——成都樞紐鐵路環線及成綿樂城際鐵路。此次穿越既有鐵路橋墩實現“零沉降”。
成型隧道
成都樞紐鐵路環線串聯成都東、西、南、北4個火車站,成綿樂城際鐵路為雙線電氣化鐵路,是西南地區首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也是汶川大地震災后重建的重點交通項目,客流量較大?!板\繡號”盾構機下穿既有線路過程中,稍有不慎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錦繡號”盾構機開挖直徑達12.79米,設備總長135米、總重3000噸,因在盾構機刀盤位置涂抹了熊貓“皮膚”,被稱為“最萌大國重器”,在2021年7月份下線時,曾受到海內外網友廣泛關注。下穿過程中,“錦繡號”盾構機正處于為弱風化泥巖地層,平均強度達到15.3兆帕。盾構機剛通過最低點,正處于爬坡階段,此處埋深為42.6米~43.8米,基巖裂隙水含量增大;盾構正/側穿頂距樁底豎向間距約20.4米;盾構機從始發開始一直處于半徑為654米的小半徑轉彎。由于轉彎半徑小,項目部采取常開超挖刀掘進模式,增大掘進輪廓,可以有效控制掘進姿態?!板\繡號”盾構機掘進一環出渣量約400立方米,相當于地鐵6米級盾構機的五六倍。項目部提前籌劃,采取連續皮帶機的方式進行出渣,有效加快掘進速度。
為確?!板\繡號”盾構機順利穿越既有鐵路線,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中鐵十四局建設者堅守崗位。在穿越既有線任務開始前,項目部在鐵路三角地帶停機,開倉檢查刀具磨損情況,為此次下穿既有線任務保駕護航。項目部堅持精細化管理原則,在現場配備足夠的管片、箱涵以及其他應急物資,清空渣土池,對同步注漿及二次注漿系統進行檢查,對盾構機長、拼裝手、注漿作業班組以及設備維保人員進行詳細交底。此外,項目部提前布設自動化監測點并密切關注設備運行情況,以便在下穿既有線過程中,利用自動化監測技術對既有線結構、軌道變形進行監測,并及時分析、預測和反饋信息,用于指導盾構機掘進。
成(都)自(貢)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176公里,為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成自鐵路建成后,對加快成都及沿線地區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進程,加快區域合作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