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位于青山區園林路的武漢地鐵12號線科普公園站-丹水池站區間越江隧道施工現場,一個直徑高達4層樓的盾構機刀盤緩緩吊裝入井,標志著武漢最長的越江地鐵隧道即將開啟“穿江之旅”。
最長越江地鐵隧道,施工極具挑戰??
14日上午9時許,在12號線科普公園站——丹水池站區間越江隧道施工現場,巨大的紅色刀盤在兩臺履帶吊車的配合下,緩緩“抬頭”“翻身”,移動至始發井上方,慢慢吊裝入井。
項目總工于海生介紹,武漢地鐵12號線科普公園站-丹水池站區間隧道長4011米,位于二七長江大橋下游,采用單洞雙線設計,是目前國內最長的穿越長江的地鐵隧道。
“隧道穿越江面寬度約2160米,盾構機開挖直徑12.55米,最大埋深45.5米。”于海生介紹,盾構機從科普公園站始發,穿越長江后,在丹水池站接收。
“這個區間地質條件復雜,水壓大,長距離穿越長江,多次穿越鐵路,且風井為超深基坑,是一個長、難、深、險,極具挑戰的工程項目。”于海生說。
吊裝365噸刀盤下井,預計6月底始發??
項目負責人任如華介紹,這臺即將開啟“越江之旅”的盾構機全長121米,總重2963噸,其中刀盤便重達365噸,屬于超重、超大部件。“刀盤下井吊裝,是整個盾構機吊裝組裝階段最為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難度最大、危險系數最高的一項工序。”
由于現場施工場地狹窄,刀盤起吊、翻身、吊裝,必須精準把握角度和分寸。項目盾構經理孫錦濤介紹,刀盤重365噸,由一臺650噸主吊車和一臺450噸輔助吊車進行吊裝,兩名吊車司機必須極為默契,才能在狹小場地完成刀盤“翻身”。“我們先用電腦模擬吊裝現場,計算每臺設備的位置,再在現場放線標記,保證萬無一失。”
刀盤下井定位安裝完成后,將開始管線連接、各系統空載試驗和整機聯調聯試等后續工作,預計6月底能順利始發。
5號線、12號線換乘,青山人過江更方便??
12號線科普公園站至丹水池站隧道,連接青山區與江岸區,通車后將大大縮短市民通勤時間,有效提升環線客流吸引力,緩解中心區客流壓力,對加快城市重點發展地區建設、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12號線科普公園站將與5號線實現通道換乘,青山居民過江將更加方便。
作為武漢一條地鐵環路,12號線是遠景軌道交通線網“環+放射”骨架結構中的重要一環,連通武漢三鎮,串聯7個行政區域,設站37座,與線網中多條線路實現換乘。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