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倒回到2015年7月16日,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打下第一鉆,濟南正式展開地鐵的追夢之旅。
2021年3月26日,濟南地鐵2號線正式開通運營,從此,濟南地鐵成網,步入換乘時代。2號線與1號線、3號線一起,串聯起濟南的東西城區,也意味著濟南軌道交通一期建設的完美收官,地鐵真正走入了泉城百姓的生活,為泉城經濟社會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根據濟南軌道集團官方發布的數據,濟南地鐵2號線自初期運營以來,一年時間里共計開行列車逾10萬列次,行駛里程超過336萬公里,累計運送乘客4000余萬人次,列車兌現率達99.99%。按照繞地球一圈約為4萬公里計算,2號線這一年行駛里程可繞地球84圈。
地鐵成網,激活了濟南市由南向北、從東到西的交通出行新方式,大大提升了長距離出行的便捷性。對于居住、辦公、交通樞紐集中的區域,如長清區域與濟南西站、老城與東部城區、CBD與老城之間出行活力提升尤為顯著。2號線通車后,四大車站實現了無縫銜接,十分方便。
根據軌道集團之前發布的一組數據,地鐵成網運營以來,日均換乘客流約5.5萬人次,相當于減少了約3.7萬輛小汽車出行或787輛公交車出行,節約城市道路用地面積約242個足球場大小,減少碳排放至少46噸。
2號線的開通也為上班族帶來了出行的福音,地鐵通勤在濟南正式上演。軌道交通2號線與1號線、3號線構筑一橫兩縱的“H”形運營格局,有效增強了城市各區域間連通性,減輕了城市路網的負擔,提高了城市交通運行效率,讓這條充滿著生活氣息的2號線成為串聯起東西部城區重要的公共交通載體。
同時,刷新“濟南速度”地鐵二期建設已啟程,地鐵經濟時代已經到來。2021年3月6日,濟南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建設全面開工。全線33座車站中有26座車站位于經十路沿線,近四分之三的線路都是沿經十路敷設,也因其“挑戰”保泉和交通壓力這兩大重任而吸引了眾多泉城市民的關注,承載著更多的期待。
在今年濟南市兩會上,對于廣大市民比較關注的濟南軌道交通7、8、9號線的進展問題,濟南軌道交通集團董事長陳思斌表示,按照濟南市經濟工作會議安排,2022年將開工軌道交通7、8、9號線項目。目前,8號線一期立項已取得批復,已完成初步設計評審,全面做好開工準備;7號線一期及9號線一期正加快推進立項報批等工作,年內全部開工建設。
建地鐵就是建城市的藍圖正在徐徐展開。如今,濟南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軌道交通建設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成為引領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泉城的地鐵,也將承載著更多的責任,為泉城的“加速跑”助力。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