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宋戰平教授“隧道與地下工程創新”團隊在巖質地層懸臂掘進機掘進性能的準確預測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上。
在城市地鐵隧道的建設中,機械開挖法被優先考慮。盾構是目前地鐵隧道施工中常用的一種機械施工方法,但是盾構對不良地質地層適應性較差,特別是在巖溶地層以及軟硬不均勻地層中甚至難以按軸線進行掘進。懸臂掘進機隧道施工技術應運而生,與大多數其他機械相比,懸臂掘進機具有連續掘進、施工擾動小、施工效率高,有利于圍巖穩定性控制以及在城市地鐵使用中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小的特點,因此被廣泛應用在巖質地層的城市地鐵工程施工中。隨著懸臂掘進機在城市地鐵隧道施工中廣泛應用,巖質地層懸臂掘進機掘進性能的準確預測已成為研究的熱點,同時也是其在隧道工程中成功應用的關鍵。
白云巖掘進段預測結果。(圖片均由課題組提供)
研究以貴陽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和三號線為背景,對掘進機施工性能和掘進特性進行現場調查和數據的統計分析,建立了硬巖懸臂掘進機掘進性能預測的數據庫。將主成分分析法(PCA)引入深度置信網絡算法(DBN),對DBN模型的輸入參數進行優化,提出了基于PCA-DBN的硬巖懸臂掘進機性能預測模型。基于貴陽市軌道交通一號線掘進數據對構建的新模型進行訓練和預測,并通過貴陽市軌道交通三號線現場數據測試分析驗證了構建模型的合理、可行性。結果表明,基于PCA-DBN的硬巖懸臂掘進機性能預測模型,能夠根據工程實測數據對掌子面前方地層掘進機掘進性能實現實時、連續預測。與DBN模型的對比分析證明構建的PCA-DBN預測新模型準確性優于DBN模型,能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