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預約,點對點直達,方便又實惠。在上海臨港新片區的街頭,一種新型的出行方式——“需求響應式”公交正成為一道風景。
“這輛車的路線和時間非常契合我的日常出行需求,提升了我的通勤效率,從價格方面來說,它也非常實惠,讓我覺得物超所值。”吳先生在金橋臨港園區工作,每日通勤的便捷性是他格外關注的事情。
臨港新片區“需求響應式”公交正式發布(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吳先生談到的“這輛車”,是新一代純電中小型化公交客車“都市精靈”。為更好“為民服務、為企服務”,8月28日,臨港投控集團新片區公交公司“需求響應式”公交服務正式上線發布,“都市精靈”也現場完成臨港新片區首發。
“都市精靈”車頭標記著“公交隨心訂”字樣,車如其名,簡約靈動,在“需求響應式”服務的加持下,也更顯“機靈”。據了解,“都市精靈”目前在金橋臨港園區進行試點,五人成行,共設置了18個客運點位,填補了區域性交通空白。
“今年2月起,我們啟動了臨港新片區‘需求響應式’公交創新項目,已率先在高校、醫院等場景中進行試行,面向高校師生、社區居民等提供了響應式接駁服務。不用漫無目的地等車,上車有座位,下車到目的地,這樣的‘需求響應式’模式受到了大眾認可。此次正式對外發布‘需求響應式’公交服務,給市民送上‘民生大禮’,未來也將繼續聽民聲,探索更多場景應用,滿足市民的多元化出行需求。”臨港投控集團新片區公交公司資產運營部負責人說。
金橋臨港園區試點區域(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該線路在運營模式方面,分時開展服務,在早晚高峰出行時間段采用“定點、定時、定線”運營模式,在閑時采用“需求響應”的運營模式。有別于傳統公交,當下推行的“需求響應式”公交在試點區域內,可以由企業單位、社區街道甚至是個人發起需求,通過預約,更加精準確定出發時間。
數字化賦能“需求響應式”公交(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值得一提的是,“需求響應式”公交還通過數字化賦能,構建需求響應式系統,自動采集預約乘客的出行需求,并根據不同個體起始位置、到達目的地、周邊公交資源分布、運行能力及不同方案對區域整體通行效率影響進行研判,及時計算出高效質優的接駁線路,并依托智能算法實現靈活調度車輛,調整班次安排,避免運能浪費,讓智慧出行更加“觸手可及”。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