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的時候會覺得開車的人不守規(guī)范,開車的時候又經常覺得騎車的人不守規(guī)矩。”公眾在城市慢行時往往會遇到停車難、騎車險、支持少等問題。6月12日,能源
基金
會與南方周末在北京共同舉辦了“城市‘騎’妙游:我們與城市的出行互動”媒體工作坊,活動探討了公眾出行需求與城市道路交通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綠色出行的政策支持等話題。
能源基金會低碳城市高級項目主管林微微認為:“電動化并不是解決城市交通低碳轉型的唯一途徑。”在轉型時,應該構建高效融合的多元交通方式,提高綠色出行的品質和競爭力。商業(yè)生態(tài)工作室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主編孫海燕補充說:“不能僅以低碳為目標,還要在轉型過程中保障所有人的公平過渡。”她認為,建立一個無障礙的城市公共交通是社會發(fā)展到當前階段的必然選擇。
北京市地方標準《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huán)境規(guī)劃設計標準》中提出街道空間功能的分配原則是“步行和自行車優(yōu)先”,從頂層上確立步行和自行車交通在城市及綜合交通系統(tǒng)中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規(guī)劃所副所長蓋春英分享了綠色出行建設中的北京經驗:通過頂層設計和制度來為步自友好城市的建設保駕護航;付諸行動、狠抓落實,推進規(guī)劃實施。
除了步行和自行車,電動兩輪車也成為更多人中短距離出行的選擇。相較于私家燃油汽車,兩輪電動車具有較高的減排潛力,可成為綠色出行的重要方式。北京社區(qū)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說:“共享電單車替代出行方式比例最高的分別是步行、公交、網(wǎng)約車/出租車和私人電動車。”他表示,盡管仍面對著維護困難、停放無序、不規(guī)范騎行等問題,但共享電單車企業(yè)已經實現(xiàn)盈利,這一交通方式市場化的可持續(xù)性已經初步得到驗證。
能源基金會策略傳播高級項目主管黃瑋總結道,公眾出行方式多元化的發(fā)展,往往快于城市規(guī)劃、法規(guī)等的反饋速度。未來城市公眾綠色出行共識的形成,最終指向還是在于法律、政策法規(guī)和社會規(guī)范之間如何達到平衡,做到彼此理解和相互約束。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huán)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huán)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