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勝門到延慶的公交車、京城內部的冷鏈運輸、運送汽車發動機的重卡……這些交通運輸場景正在嘗試使用氫能車來代替燃油車和純電動車,背后關鍵零部件和整車企業都是北京的創新力量。
在近日舉辦的2023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平行論壇氫能分論壇上,北汽福田副總裁秦志東透露,已經累計投放氫燃料商用車超過2100輛,累計運營里程近1億公里。
北京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已多年,京津冀區域也具備研發實力突出、產業基礎完備、氫能供給多元、產業鏈完整等優勢。
“北京奧運會后就進入了市場小批量推廣與驗證階段,氫燃料客車開始首次服務北京公交。”秦志東說,2018年到2022年,該公司生產的氫燃料車進入全面布局與運營階段,關鍵技術也陸續突破,相繼發布全球首輛32噸液氮重卡平板車、首輛240kW燃料電池重卡、首輛49噸液氮重卡等。
如今,北京城越來越多地方已經跑起氫能車。通過產業鏈協作,北京研發生產的氫燃料車已經覆蓋客車、物流、冷鏈、環衛、自卸、牽引等全場景系列車型,甚至服務著老百姓的餐桌。
“城市內的冷鏈運輸往往存在路線不固定、距離遠、送貨時效性強、載貨量大、貨箱制冷用電量大等特點,所以更適合氫燃料電池汽車。”秦志東介紹,聯合開發的4.5噸氫燃料電池冷藏車已經在北京市批量化示范應用,車內搭載了兩側布局儲氫瓶,相對不影響貨箱容積。
按照《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2025年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北京將具備氫能產業規模化推廣基礎,產業體系、配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培育10至1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形成氫能產業關鍵部件與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建成3至4家國際一流的產業研發創新平臺。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