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軌道交通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據成都軌道集團總調度長徐安雄介紹,目前,成都地鐵累計發送乘客超95億人次,工作日單日客流量常態化保持在600萬人次以上,線網運營水平與各項關鍵運營指標持續位居國內第一方陣。
如何繼續提升市民乘客通勤體驗感受、打造文明出行場景,徐安雄表示,成都將采取運力錯峰配置、精準投放大站空車、快慢車差異化開行等措施,劃梯度、分層次精細化配置線網運力,推進重點車站的擴能改造,滿足乘客多元化快速出行需求,確保運營線網高效運行。
成都在國內行業首創的“文明365”服務長效機制運行情況如何?
徐安雄說,成都以提供全齡友好出行服務為目標,開展“軌道文化進校園”,打造“兒童乘車體驗館”互動平臺、母嬰候車室、高低位愛心窗口等全齡友好設施,設置無障礙的渡板、電梯、衛生間、盲文盲道等服務設施。
為了向乘客提供一體化便捷服務,只需下載一個APP,即可實現跨城乘坐軌道交通,徐安雄介紹,“成都先后與重慶、西安、南昌、鄭州、廣州等5座城市實現軌道交通出行二維碼關聯互通,市民乘客一碼在手暢游無阻。”
在乘客體驗方面,15座車站上線“同站過街”服務,所有地鐵線路實現“列車分區控溫”,6座車站投放 “醫保自助服務終端機”。
成都地鐵有哪些文明出行新服務?
目前,成都軌道集團已創新搭建了國內軌道交通行業首個集智慧安檢、智慧票務、智慧測溫系統為一體的綜合性智慧乘客服務平臺,實現乘客進站的無感服務。在孵化園站打造智能導乘屏、多媒體站臺屏、智能客服中心、智能售票機、智慧邊門五大系統;打造全景式服務性官方APP,可實現車輛位置查詢、手機購票、人臉過閘、路徑規劃、信息查詢、投訴建議、失物招領等全功能服務,有效提升了乘客出行便利度。
如今,成都軌道集團打造了成都軌道首個TOD主題商業示范項目——“世紀城·上閑里”,持續推出鮮花機、飲水機等多種類自助設備和商業方艙。今年,“川師大·上閑里”運動空間將面向公眾開放,地鐵空間里的自營連鎖商超也將啟動亮相;還將創新打造地鐵傳統文化沉浸式藝術空間,推出全國首個地鐵數字藝術空間,引入“畫游千里江山”等數字藝術展。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