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如果能夠自主生產高質量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相當于在這片市場上優先搶占了話語權……”一談及自己的研究領域,2022年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專家吳強的話匣子瞬間被打開。
46歲的吳強深耕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究近20年。2020年來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之前,吳強在全球知名整車廠商工作了10多年,這讓他對新能源汽車與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的現狀與發展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眾所周知,里程焦慮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大痛點。如何提高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的關鍵技術難題。越是難啃的骨頭越要啃,吳強帶領團隊先后攻克了正極材料開發、低溫性能提升等技術難題,成功開發了低成本、高安全、能量密度高達285Wh/kg的軟包鋰離子動力電池并實現工業化生產,配套于國內知名汽車制造商的純電動汽車,2021年累計銷售近萬輛,銷售額達5億元。
在專注技術開發的同時,吳強還用心做好傳幫帶工作。他原創開發了三電極電池技術,具備非常高的精確性、可靠性和實用性。為了讓該項技術全面應用到公司的產品上,他在每個電芯研發小組選出一名動手能力強的同事,手把手地教,每一個步驟都詳細講解。通過演示和實際操作,同事們迅速掌握了這項技術并推廣至公司所有在研和量產項目中。他還把推廣范圍擴大到公司的品質、工藝等部門,讓該項技術在全公司開花結果。
創新路上,吳強分秒必爭。面對各項急難險重任務,常常能看到他拼搏奮戰在一線的身影。收獲榮譽的他,如低垂稻穗一般謙遜。他說:“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打造新能源汽車‘強心臟’,是我奮斗的目標!”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