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標155臺煙臺公交動力電池煥新業務。首批樣車已順利交付。據用戶反饋,煥新后車輛續航里程顯著提升,超越預期一倍以上,贏得高度評價。
動力電池更新市場打開
作為推動綠色出行、減少碳排放的重要力量,關于城市公交的利好政策一直在不斷加碼。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明確了更新車齡8年及以上的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今年8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公告稱,在確保整車安全的前提下實施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并遵循“誰主張、誰負責;誰更換、誰負責”的原則。
在高頻率、大力度的政策扶持下,我國城市公交電動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未雨綢繆,積極向產品服務化轉型。中車電動精準把握市場脈搏,基于政策優勢以及主機廠對業務的高安全要求,近年來,通過“電池健康管理與安全預警”與“電池無損檢測評估”等技術,中車電動已依托自主研發的“電池大數據計算平臺”,推出了“電池檢測—維修建議—剩余價值評估—電池煥新配套—梯次應用—退役電池回收”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中車電動創新性推出了BSS電池安全服務。該服務集電池健康管理與安全預警于一體,定期呈送詳盡的電池安全分析報告,精準預判潛在風險,防患于未然。迄今,此服務已應用于4萬余輛新能源商用車,遍及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綜合準確率超95%。
拿下多地煥新訂單
動力電池煥新,但換電安全可不等于電池包安全,對換電主體單位各項能力均有要求。無論是設計、驗證、施工、梯次能力,中車電動都有著第三方換電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
新能源公交車有著13年的報廢年限要求,而動力電池質保年限為8年。為解決年限不匹配的矛盾,中車電動從客戶角度出發,為客戶提供量身訂制的“中車方案”。
以2016年購買公司100臺10.5米公交車輛的一家客戶為例,中車電動通過電池安全大數據平臺對全生命周期電池數據進行分析,并對整車電池健康進行評估后發現,電池衰減嚴重,電池健康度非常低,已無電池維修價值。由于客戶希望整車持續運營13年,中車電動最終為客戶提供了商用車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動力電池煥新,在設計方案中必須結合整車電機、電控等零部件進行系統匹配,滿足電池系統電壓平臺與零部件過流能力。同時利用云智通數據對車輛工況進行分析,結合客戶對新車的運營需求,輸出電池煥新方案。
要做到“放得下”與“放得好”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如何科學地將新電池包布置在原車身結構內,成為關鍵問題。經過前期與原車電池布置方案進行對比,中車電動通過整車重量、軸荷計算,結合整車仿真后的結果,最終確定了整車重量與軸荷變化趨勢。
在中車電動給出的煥新方案中,新電池較原電池電量降低,但續駛里程顯著提升,遠超客戶預期。由于新方案艙內空間相對增大,電池整體散熱情況也更好。
目前,中車電動已在株洲、廣州、北京、煙臺、萊蕪、永州、浦江等多個城市成功實施了新能源公交車動力電池煥新業務。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