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氫能被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后,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國氫能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僅一年多時間,北京、上海、廣東、湖北等多個省市都發布了氫能源相關戰略規劃。諸如上海,作為首批氫能示范城市群,上海市已基本形成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生態,已建10座加氫站和近30公里輸氫管道。近日,上海市再談加速發展氫能源產業,在7月8日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表示,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將結合新賽道整體布局,推動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
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氫能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氫能源應用前景最為廣闊的領域。在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中,以上汽為代表的頭部汽車企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憑借著完善的市場布局和領先的技術優勢,持續推動著我國氫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領頭羊。
上海加碼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上汽技術賦能推動行業再上層樓
作為我國率先一批布局氫能產業的車企,早在2001年,上汽便以前瞻性的布局,開啟了以“鳳凰一號”為代號的燃料電池項目,又在2006年成立了燃料動力電池事業部,持續發力氫能源事業。迄今為止,上汽已然深耕氫能源領域20余年,研發投入累計超過了30億元,期間還成功獲得了511份燃料電池領域相關專利,并積極參與制定了15項燃料電池國家標準,為我國氫能源燃料電池樹立起一座座豐碑。
2020年,上汽提出了中國汽車行業首個“氫戰略”,據戰略規劃顯示,上汽將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上汽捷氫科技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 以上。
作為上汽“氫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創小巨人”捷氫科技于2018年正式成立,其主要從事氫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及工程技術服務。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捷氫科技已經成為中國氫能行業的引領者,目前其已經掌握了從膜電極、雙極板等電堆核心零部件設計、電堆集成、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到動力系統集成的正向開發能力。去年10月,捷氫科技發布了捷氫啟源M4H燃料電池電堆,這套系統堪稱是自主最強,不僅核心性能指標比肩行業第一梯隊,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率更是都達到100%,成為上汽氫能領域又一“撒手锏”。
除了提升自身研發實力,推出自研氫能產品之外,上汽集團還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攜手業界精英打造中國“氫友團”:2018年1月,上汽集團與上海化學工業區達成戰略合作,聯合在化工區內共同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及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4月,上汽集團便與上海機場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探索使用燃料電池車并計劃聯合建設加氫站等基礎設施;7月份,上汽又與中國寶武計劃共同打造“一園兩廊”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區,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和加氫站在示范區內落地,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氫能作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由于具備來源多樣、清潔低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等特點,被寄予厚望。上汽集團能夠在能源結構變革的發展大勢中,搶占發展先機,布局氫能市場,足可見其前瞻性的市場目光,如今,歷經20余年發展,上汽在氫能市場儼然已經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相信隨著后續布局的不斷完善以及技術的不斷突破,上汽必定會帶領我國汽車品牌在氫能市場再上層樓。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