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海市經信委、財政局、發改委、科委、交通委和住建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2022年度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二、申報要求
(一)申報主體
各任務均由“示范應用聯合體”申報,由燃料電池系統企業牽頭,會同整車制造企業、車輛營運企業、加氫站運營企業、車輛使用單位等組成。牽頭單位須與各成員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書,明確聯合體組織方式、項目管理機制、各成員單位權責、具體任務分工等。
(二)申報條件
1.“示范應用聯合體”所有成員單位應具備承擔申報任務的條件和能力,運營和財務狀況良好,誠信守法。
2.“示范應用聯合體”所有成員單位近3年內獲市級財政資金支持項目執行情況良好,在相關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中未發現違規、違法問題。
3.“示范應用聯合體”所有成員單位近3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環保、質量事故。
4.“示范應用聯合體”所有成員單位近3年內依法繳納了各項稅費,沒有偷稅、漏稅行為;
5.“示范應用聯合體”牽頭單位應是在本市依法設立的獨立法人;牽頭單位須具備相應燃料電池系統的研制能力,工信部已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須包含牽頭單位配套的、與申報任務相同類型的車輛。
此外,據交通運輸部12月2日消息,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于福林介紹和解讀新一輪《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并解答與上海交通發展相關的問題。
于福林表示,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需要綜合應用技術、市場和社會參與等手段,統籌好能源消耗、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顯著降低交通生態環境影響,最終使得2030年上海道路交通汽柴油等化石能源消費量進入平臺期并逐步下降,力爭實現交通碳排放量(不含航空、水運)達到峰值,確保航空和水運碳排放量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持續推進貨物運輸結構調整,完善??諛屑~集疏運體系。完善綠色交通出行體系,持續提升城市綠色出行比例,減少小客車出行依賴,探索打造“無車街區”。建立基于低碳出行行為的碳普惠制度,探索通過綠色積分、碳積分等方式,激勵和引導市民低碳綠色出行。
二是加快交通能源結構轉型。逐步推進交通領域裝備的電氣化轉型,系統提升充(換)電、岸電等使用便利性;探索氫燃料電池車輛商業性示范應用,適度超前布局加氫站;增加交通基礎設施光伏等技術應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等。
三是提升交通領域節能治污能力。推動交通重點用能企業能耗動態監測全覆蓋,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養綠色化水平,動態提升新車排放標準,強化化石能源的機動車、船舶、非道路移動機械等污染物排放治理。
四是構建交通碳排放治理體系。加快構建交通領域碳排放數據監測、報告和核查制度體系,更好發揮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場對交通領域碳減排的促進作用;鼓勵廢棄交通資源循環利用,開展交通基礎設施生態化提升改造,加大低碳、零碳、負碳等技術的研發應用,在長三角示范區、崇明世界級生態島、“五個新城”等區域積極探索“雙碳”路徑模式試點示范。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