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天津港與定州市的鐘擺運輸線路上,首批27輛氫能重卡發車,跨區域氫能交通邁出了新步伐。
氫能作為新興的戰略能源,具有零污染、零排放的優勢。伴隨著“雙碳”戰略的實施及國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的發布,氫能交通迎來了發展機遇,氫能在交通領域應用規模不斷拓展,產業鏈趨于完備,但氫能交通駛入“快車道”,仍受制于制儲運成本偏高、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氫能相關行業標準不健全等瓶頸問題。
氫能在交通領域應用規模不斷拓展
氫能重卡與傳統燃油、燃氣重卡不同,它們加的是氫,排出的是水,實現了零碳排放。氫能重卡替代傳統燃油燃氣車輛后,每公斤氫氣折代柴油能減少碳排放9.38公斤,折代汽油能減少碳排9公斤,折代液化天然氣能減少碳排6.65公斤。
正是因為減碳效果明顯,近年來,不少企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布局氫能交通產業,氫能重卡應用規模不斷拓展。
“我們在合成甲醇時會產生馳放氣,馳放氣中豐富的氫氣含量經加工后可制取99.999%氫產品,實現變廢為寶。”河北旭陽能源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華東向記者介紹說,在氫能應用中,旭陽集團10個園區共有運輸線路近400條,每天各類相關運行車輛達2000輛,具備發展氫能重卡的先天優勢。
既有制氫技術和充足的氫源,還有豐富的氫能重卡使用場景,這讓河北旭陽能源有限公司在氫能產業發展中實現了領先一步。
目前,河北旭陽能源有限公司已建成投產一期、二期高純制氫項目,年產能5200萬立方米,成為京津冀及華北區域領先的高純氫生產和氫能保障基地。在氫能利用方面,企業已開發定州旭陽到天津榮程鋼鐵、天津港到定州旭陽、定州旭陽到辛集澳森鋼鐵等5條氫能運輸線路,在主要運輸線路上建設3座加氫站并投產,每天運行氫能重卡141輛,運力達到4600噸,每年可實現直接減碳1.45萬噸。
“一次可以加32公斤,續航里程可達266公里,百公里氫能耗約12公斤。”近日,記者在河北省定州旭陽氫油氣能源站采訪時,正好碰上“京A 32***9F”的車主正在加氫,“雖然氫能比燃氣、燃油成本要高,但氫能重卡都是綠牌車,能敞開了跑,走到哪都不限行。”
作為新能源車,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不限行,這也成了氫能重卡被認可并不斷擴大規模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交通領域,除了氫能重卡,氫能公交車是又一重要的推廣應用領域。
在冬奧城市張家口,藍白相間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成為街頭一道靚麗風景。截至目前,張家口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首批氫能源公交車已完成載客量超8070萬人次、運行超2700萬公里,成為國內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運行數量最多、最穩定的城市之一。
氫能“制儲運用”全產業鏈趨于完備
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加快氫能交通發展步伐,僅僅有應用市場的拓展還遠遠不夠,還需要解決氫能從何而來,在哪儲備,如何運輸,夠不夠用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早在2020年8月,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鋼集團)在邯鋼公司建設運營了全國鋼鐵行業首座固定式加氫站,同時配套制氫工廠至加氫站的輸氫管道。
焦爐煤氣提純制氫是河鋼集團發展氫能運輸的主要氫氣來源。據了解,目前國內主要氫氣來源是煤制氫、天然氣和甲醇重整制氫、工業副產氣提純制氫和電解水制氫。其中,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即業內所稱的“綠氫”,這一制氫技術產品品質最好,但成本也是最高的。相對于“綠氫”的高成本,工業副產氫因成本低、氣源足,成了目前市場上較為普遍的氫能來源。
解決了氫能來源,還需要破解儲存、運輸的瓶頸。
與天然氣相對成熟的液化儲存運輸、管道運輸不同,氫能產業起步晚,加氫站、管道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這也導致了氫能在儲存、運輸環節存在成本壓力和產能限制。
在河北省定州旭陽氫油氣能源站采訪時,記者看到一輛白色的充滿氫氣的高壓管束車停放在站內。
“這是氫能運輸車。為解決氫能運輸問題,我們成立了危險貨物運輸車隊,取得相關資質,打通了氫能制備、運輸、加注和應用的產業鏈條。”定州旭陽氫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擁軍向記者介紹說,“雖然企業現在形成了全產業鏈條的閉環,但以高壓路運為主的運輸模式,仍然存在成本高、運量小的弊端。隨著氫能市場的不斷擴大,我們正在積極謀劃管道運輸、液氫制備等項目,進一步降低氫能使用成本。”
據了解,在管道運輸方面,定州旭陽氫能有限公司謀劃了定州至保定氫氣長輸管道,管道擬設計輸氣能力10萬噸/年,途經8個縣(市、區),后期可延伸到北京大興、雄安新區。在液氫制備方面,企業擬投資1.1億元,建設氫氣液化系統、儲存裝置等。在氫能應用方面,穩步推進邢臺到定州、定州到唐山氫能重卡等場景,積極布局氫能發電、氫能小鎮和氫進萬家等綠色氫能場景。未來,企業將建立并完善“制儲運加用+研”氫能生態模式,以全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助力氫能產業發展。
亟待解決標準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加氫站建設審批手續國家尚未出臺統一標準,項目手續辦理較慢。”
“氫能發電、純氫管道建設等氫能產業發展項目缺乏項目手續辦理流程,歸屬單位不清晰,沒有標準。”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相關標準還不健全,比如,氫燃料質量如何評價,加注過程如何計量,加氫站如何布局建設等,由于標準體系的不健全,各地在氫能產業發展中存在‘各自為戰’的局面。”
……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氫能產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掣肘”問題。
“我們希望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氫能管理體系,明確氫氣生產、儲運、應用等環節的歸口管理部門,明確主管部門和相關管理章程、法規體系。盡快出臺安全評價等關鍵審批事項自上而下的管理辦法與技術論證方案,建立氫能項目‘安全綠色’的審批通道。”李擁軍向記者介紹說,要加快完善標準體系,為氫燃料質量檢測等工作提供支撐,保障行業有序、高質量發展。
此外,也有專家呼吁,鼓勵氫能產業發展,要不斷加大試點示范與推廣規模,以高速公路網絡為紐帶,建設跨省、跨市的加氫走廊,加強區域協同合作以及加氫站的互聯互通,推動加氫站和車輛推廣形成重點區域“點—線—網”的全面覆蓋。同時,以應用促研發、促創新,不斷提升氫能產業發展水平,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施。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