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氫能這條長周期賽道,每家企業都面臨著資金鏈斷裂、項目運轉不暢、產品技術開發能力不足等多元化的風險,現階段地方政府的支持性政策無疑是為企業打的一針“強心劑”。
9月,遼寧多地發布針對氫能產業的利好政策,對已經集聚在這座工業老城的產業鏈企業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目前遼寧的氫能產業發展進程究竟如何?
補貼政策“架橋鋪路”
發展的高度,來自改革的力度。2022年以來,遼寧省及各市政府頻頻發布氫能相關政策,持續推進氫能產業鏈全面發展,為氫能企業成長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遼寧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中,遼寧提出著力構建“一核、一城、五區”的氫能產業空間發展格局。“一核”即大連氫能產業核心區,“一城”即沈撫示范區氫能產業新城,“五區”即鞍山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產業集聚區、朝陽燃料電池商用車產業集聚區、阜新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配套產業集聚區、葫蘆島低壓合金儲氫裝備及材料產業集聚區和盤錦氫氣儲運裝備產業集聚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的系列目標中,遼寧2000輛氫車和30座加氫站的規劃在全國處于中游,亮點是氫船保有量竟然要求達到50艘!
9月29日,遼寧省政府印發了《遼寧省鞏固增勢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舉措》。文件指出,支持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安排2億元省級專項資金,支持氫能等產業發展。
不僅省政府愿意掏出真金白銀“猛抓”氫能,市級、區級政府也在補貼上有所表示。9月,大連、沈陽市相關部門陸續出臺《支持地區氫能產業發展的六大舉措》、《大東區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關于組織開展大連市2022年度氫能源交通工具推廣應用補貼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政策引導體系。
其中,沈陽大東區出臺的氫能補貼政策中,專門對儲運環節做出了指導意見:提出按企業購買使用車用氫氣存儲設備金額的20%,給予一次性補貼,最高補貼500萬元。對專業從事車用氫氣運輸的項目主體,運輸里程超過2萬公里的,按照年度累計車用氫氣實際承運量,給予1.5元/公斤、最高50萬元運營補貼。
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遼寧產業門類齊全、工業體系完備。不少工業對國家而言堪稱“頂天立地”,比如裝備制造業、鋼鐵工業、石油化工行業。在國家發改委明確氫能戰略地位的當下,遼寧如何培育氫能這一新興產業,使之賦能石油化工行業,實現低碳轉型,這一命題作文已經在開卷考試中。
氫能項目“多鏈開花”
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豐沛的科教資源為遼寧氫能發展助力良多,目前已集聚新源動力、銳格新能源、宇科創新、洺源科技、國創氫能、景源氫能、佳潤時代、海大清能、天豐氫源、擎研科技、豪森股份、大連氫鋒、大特氣體、黎明氣體等一批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并且在今年氫能項目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
綠氫項目方面,遼寧華電鐵嶺25MW峰電力網儲能制氫一體化項目即將在10月末產出“第一罐綠氫”。該項目配套3套電解水制氫裝置,產出的綠氫也將是遼寧省的首罐綠氫。
5月25日,翌晶能源正式簽約遼寧營口500MW風光氫儲一體化示范項目。根據項目總體規劃,擬定風電裝機容量300MW、光伏裝機容量200MW、電解制氫建設規模20000Nm?/h,年產綠氫1萬噸,副產高純氧氣8萬噸。
加氫方面,2月15日,我國首個甲醇制氫加氫一體站在大連自貿片區投入使用。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楊軍澤表示,當前采用分布式甲醇制氫對降低氫氣成本、大規模推廣應用具有重大意義。后續中石化大連氫能裝備產業園也將開始建設,達產后預計年產40套制氫一體化裝備。
在下游應用場景的探索上,9月20日,我國首艘20.5米氫燃料電池海上交通船——“蠡湖未來”號,建造開工儀式在大連舉行。該船由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學院、海大清能聯合研發設計,由海大清能承建。該船搭載了自主研發的無氫機艙等先進技術,其研發、設計與建造得到了無錫蠡湖增壓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資金支持。
從2012年到2022年,遼寧GDP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的排名,從第七名掉到了第十七名。老牌工業基地的出路在哪兒?或許“重煥生機”的氫能產業能給出一個答案。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