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近日,京港地鐵迎來了其新“成員”——軌道智能綜合巡檢車。它猶如一位全能的“軌道醫生”,集軌道巡檢與鋼軌探傷兩大功能于一身,融合了超聲波探測、智能檢測、缺陷識別算法等多項前沿技術,為地鐵軌道進行精準“把脈”,全面提升巡檢效率及軌道設備的可靠性,從而為乘客的出行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此次,京港地鐵創新試點軌道智能綜合巡檢車,實現了軌道巡檢與鋼軌探傷兩大功能的集成應用,這一舉措在國內軌道交通領域尚屬首次。
一車多能,為軌道精準“把脈”
作為列車行駛的“跑道”,軌道的安全直接關系到地鐵運營及乘客的安全。 為了確保軌道狀態及相關設備的安全可靠,京港地鐵每日地鐵停運后,都會開展軌道巡檢與鋼軌探傷作業。
這兩項工作相輔相成,為軌道安全建立了雙重保障。 為了進一步提升檢測效率,在有限的夜間作業時間內更高效地完成任務,京港地鐵提出了多元化軌道綜合檢測構想,通過研發軌道智能綜合巡檢車輔助人工檢測,同步完成軌道巡檢和探傷等多項任務,為軌道精準“把脈”,確保乘客出行安全。
雙系統聯合,效率倍增
軌道智能綜合巡檢車集成了軌道巡檢與鋼軌探傷兩大功能,實現了雙系統的高效協同工作。在一次檢測過程中,能夠同時完成道床、隧道、軌面巡檢及超聲、鋼軌探傷等多項任務,檢測速度可達15-20千米/小時。車載的高精度線陣相機與智能圖像識別算法,能夠精準采集并分析隧道軌道缺陷。同時,多通道高速超聲波探傷系統也能準確探測鋼軌內部隱蔽傷損。
自巡檢車上線以來,通過試點應用數據表明,相較于人工檢測,軌道巡檢效率提升了33%,鋼軌探傷效率提升了150%。
模塊化設計,靈活多變
軌道智能綜合巡檢車采用了模塊化設計,車架、座椅、顯示屏等部件均可拆卸,工作人員可以在3分鐘內完成組裝或拆卸;同時,巡檢與探傷模塊還可根據實際需求靈活搭載,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檢測需求。此外,檢測模塊的自由組合功能為未來的功能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軌道智能綜合巡檢車還具備智能化操作特點,擁有自動對中、避障預警、區間隧道全景記錄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檢測過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時,系統能夠實現軌面視頻監視、同區段數據同屏回放及檢測數據實時上傳等功能,減少了數據整理和分析的時間,幫助工作人員不斷優化檢修策略。
推動檢修模式變革,提升軌道交通智能化發展
京港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軌道智能綜合巡檢車的應用標志著京港地鐵在地鐵檢修領域的一次重要創新。 這一創新不僅提升了軌道交通基礎設施的巡檢準確性,還實現了多專業綜合作業,在有限的夜間作業時間內提升了檢修效率,進一步確保了行車安全,助力推動地鐵行業檢修模式的變革。
未來,京港地鐵將不斷優化維修策略,提升運營管理及服務能力,積極開展車輛、信號、軌道等多個專業智能運維系統的課題及項目研發,為城市軌道交通的智能化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