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玉柴開發的首款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零碳燃氫發電動力系統在重慶點火成功。這是玉柴柔性燃料發動機平臺成功邁向商業化應用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燃氫發動機示范應用領域的重大突破。
據介紹,長期以來,由于氫燃料運輸困難、加氫站網絡不全、儲氫設備制造仍在起步階段,限制了燃氫發動機的商業化應用,固定式發電是當前需求最強烈的市場應用場景。對此,玉柴綜合了自主研發的柔性燃料發動機平臺的多燃料兼容、低成本、長壽命等優點,以及玉柴芯藍增程式集成電機技術結構緊湊、輕量化、效率高等優點,開發了這款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零碳燃氫發電動力系統。
結合玉柴70余年內燃機研發的技術積累,以及在新能源動力領域的創新突破,該發電動力系統具有“一低兩高”等特點。
低成本。該系統對氫氣純度要求低,尤其在煉鋼、化工等產生副產氫的單位場所,可直接使用該發電系統進行發電,減少外運成本或污染浪費,提高單位的綜合效益。
高效率。該系統發電單元部分采用了玉柴芯藍獨創飛輪電機結構的高效永磁同步電機,同時針對燃氫發動機特點進行二次開發,相對于獨立電機與獨立發動機的傳統發電系統,飛輪電機結構發電效率可提升20%以上。目前玉柴低成本長壽命零碳氫燃料內燃機發電動力系統的氫電轉化效率可達14.2kWh/kg,后續將不斷提升氫發動機熱效率及發電效率,升級開發更加高效的氫內燃機發電系統。
高可靠。發動機本體采用了耐久性好的進氣道噴射技術路線,通過噴嘴布置、進氣管結構、凸輪軸等優化設計,解決了回火的技術難題,實現了穩定高效運行;另外,通過增壓器匹配和活塞優化,實現了更高的升功率的同時,保持了較高的熱效率。
據介紹,該燃氫發電動力系統點火成功,標志著玉柴掌握了低成本氫燃料分布式發電技術以及增程式氫燃料動力技術,為下一步批量應用零碳動力,推動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奠定技術基礎。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