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四年花兒開,汝州市創建省公交優先示范城市終結碩果。8月10日上午,全省公交優先示范創建現場會在南陽召開,會上為9個通過創建驗收的城市頒發榮譽牌匾,汝州市位列其中。
此前的8月5日,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下發文件,命名漯河市、汝州市等9個城市為河南省公交優先示范城市。
汝州市創建省公交優先示范城市始于2018年。當年9月,汝州市被確定為省第二批公交優先示范城市創建城市,為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
截至目前,汝州市公交車輛由創建初期的139臺增至280余臺,其中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輛260余臺,占比94%;萬人公共交通車輛保有量由3.34標臺增至6.92標臺,建成公交站點242處,市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100%;現有公交線路27條,線路總里程413公里,惠及公交沿線群眾25萬余人。
在全省公交優先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中,汝州市政府連續4年把加快發展公共交通作為民生工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列入向全市人民承諾要辦的十大民生工程和十大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堅持公交惠民政策,持續推行免費公交和低票價公交,落實老年人、傷殘軍人、警察、優秀教師、殘疾人等群體免費乘車政策。服務全市大局,為中考、高考學生提供免費接送服務等各類愛心公益活動,在杏花節、九月會、學生開學季、寒暑假等重要節點,通過服務讓公共交通成為廣大市民出行的首選。優化城鄉線路,完善公交線網布局,在現有14條輻射周邊建制村公交線路的基礎上,新設21條農村客運主干線、30條次干線全部調整為城鄉公交線路,開通特色旅游公交線路3條,開通扶貧惠民公交班線4條,真正實現群眾出門見路、抬腳上車。
突出項目建設支撐,持續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汝州市開通了北部山區旅游專線靳馬線、南部山區旅游專線,開通九峰山、31路云堡妙境“鄉村振興號”等4條旅游公交專線,充分發揮公共交通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加快“互聯網+公交”建設步伐,提升智能公交管理水平。汝州市投資100余萬元完成車輛智能調度、視頻監控中心建設,實現公交車輛調度管理、運營監管、出行信息發布等全程智能化、信息化;加快綜合充電站建設,先后建成投用車輛調度中心綜合場站、客運總站新能源充電站、科教園區便民綜合充電站、火車站公交樞紐充電站等;積極推進新型公交站牌建設,在原有88處公交站牌的基礎上,新建公交站亭69座、立式站牌13處;加快推動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目前除免費公交線路外,其余線路全部實現“云閃付”、銀聯卡、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功能多元化,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眾乘車。
汝州市交通運輸部門一位負責人說,創建省公交優先示范城市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汝州市將牢固樹立“公交優先”的工作理念,加強對公共交通的監管力度,強化投入,補齊短板,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使公共交通體系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讓人民群眾共享“公交優先”發展的成果,讓群眾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強。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