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3月31日召開的2023年北京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北京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持續落實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加快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力爭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4.7%,全市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換乘距離小于5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達86%,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5.6。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已從“藍圖”邁向“現實”,正加快向縱深邁進。今年,北京將加快推進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京雄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推進109國道新線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加寬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加快承平高速公路、東六環入地改造、廠通路等建設;加快建成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推進城市副中心站、豐臺站、朝陽站3個鐵路車站配套交通設施建設;研究推進通勤定制快巴和定制公交試點向環京周邊地區延伸覆蓋。
截至2022年年底,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總規模1172公里、居全國第一。今年,北京將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構建全域快速軌道網,推進亦莊線等3條線路提速改造;推動市郊鐵路公交化運營和接入城市軌道網,推進市郊鐵路東北環線、城市副中心線西段整體提升工程;構建軌道上的都市生活,加快霍營綜合交通樞紐等71個軌道微中心建設;依托MaaS平臺提供車站內外無縫銜接導航,豐富拓展線上線下“交通+生活”服務;加快推進M101線一期、12號線等軌道交通新線建設,開通16號線剩余段、17號線北段2條(段)線路。
地面公交方面,北京將減少與軌道交通重復并行線路,優化調整線路65條,優化重點區域地鐵末班車接駁運輸服務,研究地鐵大客流車站采用公交分流方式;研究制定地面公交提速方案,提高準點率,繼續推進區域化集成指揮調度模式;針對就醫、旅游、購物等出行需求集中場景開行定制公交。
2022年,北京中心城區慢行出行比例達49%,創近10年新高。今年,北京將強化慢行系統與軌道、公交融合發展,推進軌道車站出入口和主要公交站點建設共享單車電子圍欄,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站點電子圍欄實現全覆蓋;開展8個慢行示范街道的試點工作,繼續推進自行車專用路東拓、南展工程,實現北四環至西直門慢行路線貫通,持續推進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車系統示范段工程建設。
道路交通方面,北京將完善快速路網,持續推進京密路、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開工建設東五環遠通橋改造工程;提升主干路服務水平,建成安寧莊北路、太平莊中街等,持續推進運河東大街東延等工程,開工建設順黃路、東六環西側路北段;提高次支路規劃實現率,建成17條、開工建設16條;完成100萬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推進600公里公路交通安全設施精細化提升治理;示范創建“美麗鄉村路”300公里,全市達到1000公里以上。
北京將深化交通重點日多部門聯合會商研判處置機制,完善“事前預測研判和出行宣傳引導、事中運力精準調配和協同處置等”措施,全力服務保障公眾出行;以小切口改革為突破口,集中力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高頻共性難題。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