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隨著 “海天號”盾構機緩緩轉動刀盤,世界上建設規模最大的海底公路隧道,青島膠州灣第二隧道正式開啟盾構穿海作業。
此舉意味著世界上建設規模最大、長度最長的海底道路隧道主體,正式開啟盾構穿海作業。
在海面之下95米處挖隧道,相當于指甲蓋要承受12公斤壓力。穿越膠州灣的“跨海征途”將如何開啟?
據了解,隧道地質以花崗巖和輝綠巖為主,巖層節理、裂隙發育,存在多個斷裂破碎帶,施工地質復雜、施工風險高,是全隧施工工期關鍵控制線路。“海天號”盾構機始發即入海,需長距離穿越復雜多變、軟硬不均及斷裂帶地層。
根據地質和建設環境的不同,其中海域段采用“兩條主線隧道+中間服務隧道”的布置方式,設計采用鉆爆、盾構組合工法穿越膠州灣。
此次盾構機由青島港碼頭向西海岸掘進,將與鉆爆段隧道對接,并在海底洞室內進行盾構機接收、拆解。
從該工程的橫截面示意圖上觀察,該工程呈現出三條“管道”,兩邊“管道”為往返隧道,每一個管道又分“排煙層”“行車層”“廊道層”三層,其中“行車層”為三車道;夾在兩邊“管道”之間的為服務隧道,這類似于高速公路的服務站設置。
不少網友表示:這是科幻電影照進了現實!
青島膠州灣第二隧道連接青島主城區和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設計時速80公里。工程全長17.48公里,其中主線隧道長14.37公里,包括長達9.95公里的海域段,計劃2027年年底建成通車。該隧道兼具了客運與貨運車輛跨海通道的功能,設計使用年限100年,設計行車時速80公里。
此前,在6月30日,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盾構段開始掘進施工,開啟了穿越膠州灣的“跨海征途”。
6月30日,一名工人在服務隧道內對盾構機運行進行監控、維護。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這不僅是一項宏大的工程,更是一次科技創新的實踐。它將推動中國海底隧道建設技術的發展,為未來的海底隧道工程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技術支持!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