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闖入”出租行業,近日引發熱議;對于安全性、商業落地等問題的探討,也再次引發眾人思考。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從深度學習到多模態大模型的快速發展、行業利好政策、投資活躍推動,自動駕駛行業穩步發展。筆者認為,當前我國無人駕駛汽車產業仍需把重心放在技術創新、推動技術盡早成熟上,同時處理好測試、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目前看,中國自動駕駛仍在測試、訓練大模型推動技術成熟階段,距離大規模商業化運營仍有距離。
首先,商業化運營的前提是技術成熟。目前我們與世界最頂尖的無人駕駛技術仍有差距,在實踐中也多處于測試階段。包括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先鋒城市——武漢,已經有無人駕駛出租車在部分區域實際運營,但是這些應用主要目的應該仍是車輛測試訓練,運營車輛投入數量、范圍也都受到政府的審批控制。比起快速進入商業化運營,當前車企更應聚焦的還是無人駕駛技術創新與進步,在測試、訓練大模型以及商業化運營試點時,必須保障生命安全、車輛安全、道路安全,以及不會對城市交通造成較大的影響。
其次,商業化運營必須解決成本問題。即使在技術成熟后可以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從商業邏輯來看,也必須比人工出租車價格便宜才能具備競爭力。但目前自動駕駛硬件投入仍較高,同時還需考慮人員成本問題。無人駕駛并不是沒有人工成本,根據相關要求,目前進行運營測試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遠程監控人車比不得低于1∶3。考慮到綜合成本,目前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業競爭力還有待考證。
再次,技術更替帶來的行業變革、矛盾仍需解決。目前,無人駕駛汽車對出租車、網約車形成的競爭引起了關注。任何科技的巨大創新、生產力的進步,都可能會替代一部分人的就業,因為技術進步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讓人們工作強度降低、時長縮短。因此,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真正成熟、推廣應用后,確實會對就業產生影響。應對這個影響,一方面可以采取舉措盡量放緩無人駕駛車商業化推廣速度和規模,以時間換空間;另一方面對現有出租車、網約車從業者進行技能培訓,讓其適應新的出租車行業所需的崗位,或者有其他就業的技能。此外,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對無人駕駛等技術創新創造的財富收入,通過稅收進入財政轉變為社會福利,也就是二次分配機制去保障收入受影響的這部分人群。
總之,隨著自動駕駛日益完善、日臻成熟,必將對經濟社會、特別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它不但能解放出租車、網約車、大貨車等行業的勞動力,提高這些行業的效率;也會從城市空間布局上帶來深刻影響,如城市的“范圍”可能因人們能接受的出行距離延長而擴大。應該認識到,每一次重要的技術變革出現都會對行業、產業甚至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無人駕駛作為人工智能領域最重要的產業之一也是如此。但在當前技術仍未成熟的階段,應當把重心放在繼續推進無人駕駛技術的創新,把產品做得完善、成熟,同時處理好在測試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待技術成熟后,再考慮商業運營落地的問題。
作者 程世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