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鐵四院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專項“超長海底隧道智能建造技術”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山東大學召開。
該項目由山東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術才擔任負責人,鐵四院牽頭承擔課題一“超長海底隧道多目標協同優化與科學設計”研究任務,隧道院黨委書記、院長資誼擔任課題負責人,同時參與課題五“超長海底隧道施工動態追蹤與智能建造管控平臺”研究。
超長海底隧道是跨越海域天塹、突破海灣海峽,實現洲際互通、海陸互聯的重要交通工程,對推動“交通強國”“海洋強國”戰略實施,促進沿海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鐵四院總工程師肖明清表示,超長海底隧道具有線路長、水深大、地質條件復雜、海水無限補給等特點,如何實現安全、工期和經濟等多目標協同設計是行業共性難題。目前合理覆巖厚度、防排水體系、地中對接模式、通風排煙系統設計之間的耦合關系尚不明確,多目標科學協同設計難,亟待突破超長海底隧道多目標安全經濟協同設計方法。
在未來2年,鐵四院將聯合山東大學、中鐵十四局,以超長海底隧道多目標協同科學設計為目標,采用理論分析、室內試驗、模型試驗、現場試驗、數值模擬等綜合研究手段,聯合攻關最小覆巖厚度、防排水體系、地中對接及長距離無豎井通風排煙等難題,填補行業空白,進一步鞏固四院水下隧道的領軍地位,支撐海底隧道高質量建設。
作為國水下隧道設計技術的引領者,鐵四院是國內具有最多海底隧道設計經驗的設計院,設計的廣深港高鐵獅子洋隧道是我國已建成的最長海底隧道(10.8公里),也是國內首座地中對接海底隧道;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是我國在建最長海底高鐵隧道(16.2公里);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是我國最長海底公路隧道(14.37公里),為課題的順利開展與應用驗證奠定了堅實基礎。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