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大重點火車站,將迎來更順暢、更優美的出行環境。今天上午,記者從市交通委、市重點站區管委會獲悉,正在進行的新一輪火車站優化提升覆蓋八大火車站,共計70項任務,現已完成55項。本市正在研究推進北京站地下聯通工程,力爭打通鐵路、地鐵之間的地下換乘通道,讓旅客未來在地下快速完成換乘集散。
北京站將建地面網約車候車區
北京站,享有“中華第一站”的美譽。它緊鄰長安街,是核心區內唯一的特等鐵路客運樞紐,目前仍然承擔著非常重要的客運保障任務,客流量僅次于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和豐臺站,位于全市第四位。近兩年,為了提升首都“迎賓門”的形象,北京站內外開展了一系列優化提升工程。
站前廣場“拆墻透景”,從長安街方向一眼就可以看到北京站全貌;出租車調度站、停車場等換乘接駁設施優化改造,出行效率大為提高;廣場上散落的各種臨建設施全部整合騰退,拓容了旅客通行空間4000多平方米……
為了進一步給旅客出行提速,北京站停車場二期建設也在推進之中。具體來講,將調整優化停車場功能分區,充分利用停車場地上空間資源,將過去的罰沒車輛停車場及20路公交場站整合改建,作為網約車停車候車專區,減少旅客在路邊等車、網約車路邊接人造成的擁堵。
力爭打通北京站鐵路、地鐵間地下換乘通道
老北京站,雖然早已通了地鐵,但鐵路、地鐵之間換乘,需要在地面完成。
“地鐵2號線北京站是本市最早建成運行的地鐵站之一,設計建造時預留的地下空間和站臺面積很小,對大客流的承受能力較低。”市重點站區管委會市政處二級主任科員馬改芝介紹,該站是本市現在少有的,在地上買票安檢的地鐵站,就是為了能夠在地上及時采取限流措施,確保地下的客流安全。
關于北京站地鐵的換乘問題,已經列入研究計劃。馬改芝介紹,本市正在研究推進北京站地下聯通工程,力爭打通鐵路、地鐵之間的地下換乘通道,讓旅客未來能夠在地下快速完成換乘集散。
為了繼續打造“標桿站區”,本市正在深入研究論證北京站地區整體規劃。該規劃以未來北京站地下聯通工程和地鐵R4線建設為重點,在做好北京站文物保護的基礎上,對站區全域進行整體規劃設計,統籌考慮地鐵、公交、出租車、停車落客等接駁功能,以及站區運行管理配套設施,計劃在中長期全面優化樞紐功能布局,并帶動周邊一體化城市更新。
火車站優化提升任務完成55項
除了北京站,其他重點火車站也陸續迎來新變化、新氣象。
根據“2024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在優化提升火車站交通環境方面,北京西站要打通南廣場公交場站第一通道,暢通交通循環,推進地面公交線路優化調整,與旅游客運、汽車租賃等功能共享,實現場站復合利用。北京南站實施北廣場上蓋公交樞紐區域車輛停放用途的適應性工程改造,面向社會提供便利性汽車租賃服務,實現公交場站功能復合利用。
北京豐臺站加快站城高質量融合發展,推進交通樞紐綜合指揮調度中心和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研究與三環路互聯互通方案,研究地面公交“設站不設場”,統籌規劃動態調整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社會車輛等停靠空間。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輪火車站優化提升覆蓋八大火車站,共計70項任務,現已完成55項。本市重點火車站地區配套交通設施功能布局有所改善,交通接駁和旅客進出站流線更加合理,站區綜合環境秩序持續提升,城市交通接駁能力與鐵路旅客進出站需求契合度不斷提高。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