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12時,由水電四局承包施工的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工程正興灣站~紅蓮站高瓦斯暗挖隧道右線二襯結構順利完成,至此,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工程土建六工區暗挖隧道實現全隧貫通,為實現2023年通車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工程是銜接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的重要軌道交通線路,線路主要沿西航港大道、雙華路、寧波路及東山大道敷設,呈西北-東南走向,全長約43.17千米,共12站12區間。其中,水電四局承建土建6工區,起于怡心湖站(不含),止于紅蓮站(不含),線路全長5.75千米,共1站(正興灣站)2區間(怡~正區間、正~紅區間)。
正興灣站~紅蓮站暗挖區間整體位于高瓦斯地段,左線全長343.245米,右線全長347.559米,區間隧道埋深約8.5~21米,線路間距15~17.7米。隧道最大開挖高度9.2米,最大寬度8.7米,開挖斷面達到66平方米,開挖地層為強中等風化砂巖及泥巖地層,結構疏松,強度等級低,拱頂圍巖差,基巖裂隙發育易掉塊或坍滑,自穩性差,為特別危大工程風險源。
強化履約創效 ?打造四局品牌
自開工以來,項目部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高質量高效率推進施工生產。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經過不懈努力,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業主方要求的節點目標,贏得了各方高度認可。
2021年7月26日晚,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暗挖工程成功實施首次試爆破,這標志著隧洞工程開始進入爆破施工階段。
2021年11月23日晚,正紅區間暗挖段首次二襯混凝土成功開倉澆筑。此次暗挖隧道首倉二襯的順利澆筑,不僅為后續二襯施工作業拉開了帷幕、打開了新局面,還為全面提升施工質量、加快施工進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2年5月3日,正紅區間高瓦斯暗挖隧道全線順利貫通,是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工程首個克服強中等風化泥巖及砂巖、高瓦斯地層等復雜地質的礦山法隧道。
2022年6月24日,正紅暗挖區間5號聯絡通道歷時8天順利貫通,標志著該隧道土建施工任務順利完成,為正紅暗挖區間移交驗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后續鋪軌施工和機電安裝創造了有利條件,向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順利開通運營邁出了一大步。
2022年6月30日,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正紅區間高瓦斯暗挖隧道二襯施工順利完成,標志著正紅區間高瓦斯暗挖隧道全隧洞通,為后續工程驗收工作提供先決條件,對加快19號線全線建設,確保實現2023年通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筑牢安全堤壩 ?助推安全生產
5月31日,項目部舉行2022年“安全生產月”活動啟動儀式。通過對安全月活動進行動員、部署,推動全體員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程度提高全員安全防范意識,切實保障項目安全施工,推動項目優質履約!
6月18日,項目部以2022年安全生產宣傳月活動為契機,積極開展“第一責任人”安全生產大講堂,進—步強化和落實了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6月27日,項目部聯合業主、監理、成投公司及協作隊伍共300余人組織開展2022年防汛雙盲演練,通過此次演練,切實增強項目全體員工應急處置能力,提高項目員工防災減災意識,筑牢項目安全生產防線。
聚力攻堅克難 ?狠抓項目進程
面對暗挖隧道安全管控難度大、地質條件復雜、圍巖條件差、施工任務重等層層難題。項目部為安全順利的完成施工任務,以”高標準施工、高效率推進、打造安全優質精品工程”為目標,根據隧道工程特點,提前編制專項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確保施工任務高質量兌現。
強化紅線意識,筑牢安全防線。堅決貫徹“不踩紅線、不碰底線”的安全生產組織原則,通過入場三級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培訓、班前會等措施,進一步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和風險意識。
優化施工方案,嚴控施工質量。建立健全安全質量保證體系和管理制度,嚴抓安全質量管理和標準化建設,針對高瓦斯地層危險源,加強施工通風安全,做好瓦斯監測防控措施;對于復雜施工地質,采取TSP地質預報,加強監測分析,編制專項方案并及時加固處理。
提升施工工法,狠抓施工進度。開展勞動競賽,制定施工進度獎勵機制,提高施工效率;采取懸臂掘進機等新型設備,提升工效,保障施工質量與安全;采取臺階法開挖,靈活多變,適應性強,有利于開挖面的穩定性和控制其結構變形引起的地面沉降。
成都軌道建設公司發來賀信,指出,正紅暗挖區間自施工以來,項目部全體員工不等不靠、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努力克服了有效工期緊與建設任務重等難題,全力以赴完成節點目標,安全、高效、優質的完成了暗挖區間建設任務,順利實現全隧貫通。
下一步,項目全體員工將再接再厲,圍繞提質增效、技術攻關、安全質量管控等方面工作,精心指導、科學部署,用實際行動踐行國有企業社會擔當,優質高效完成項目履約任務,為成都地鐵19號線二期工程按期投入初期運營作出更大的貢獻。
成都地鐵19號線項目
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
保質保量完成車站內部結構和附屬結構施工
確保年度目標順利實現
為公司在川渝市場樹立良好品牌形象!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