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高鐵建設再按“加速鍵”,濰煙高鐵全線8條隧道7條順利貫通,一座又一座橋梁順利合龍。萊榮高鐵最長隧道貫通,掀起了項目建設新一輪大干熱潮。
濰煙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中沿海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中心城區可3小時通達北京。
日夜兼程,煙臺朝著“高鐵時代”快速奔跑。
濰煙高鐵8條隧道7條已貫通
自開工建設以來,濰煙高鐵工程快速推進,累計完成投資131.45億元,路基工程已經完成95%。
昨天一大早,在剛剛完成貫通的濰煙高鐵龐家溝隧道內,施工人員已經全部上崗并開始忙碌。6月7日,由中鐵上海工程局七公司承建的濰煙高鐵龐家溝隧道順利貫通。濰煙高鐵煙臺境內項目全線共有8條隧道,目前已貫通7條,為全線橋梁架設和鋪軌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項目建設進入快速沖刺階段。
龐家溝隧道位于煙臺市福山區東廳街道龐家溝村西南側,為單洞雙線隧道,全長845m,隧道最大埋深約32.10m,質地形條件復雜。隧道洞身淺埋下穿G18榮烏高速公路,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施工過程中,項目施工單位加強安全質量管控手段,隧道采用濕噴工藝,隧道防排水工程設計遵循“因地制宜,綜合治理,保護環境”的原則,不斷完善安全質量管理體系,保障施工按計劃有序推進。
隧道在貫通,大橋也在不斷合龍。近日濰煙高鐵西臧家黃金河特大橋(40+64+40)米現澆連續梁順利合龍。西臧家黃金河特大橋位于開發區,設計時速350公里,為雙線高速鐵路大橋,全長約3665米,本次澆筑的連續梁,跨越在建杭州西大街,采用支架現澆法施工。自施工以來,面臨著疫情影響材料受困、管線遷改困難、支架體系高、施工安全風險高、工期緊張等難題,是架梁通道上的重大“卡脖子”工程。
從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濰煙高鐵項目2022年完成30.2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36.9%,正全力推進路基、橋梁、隧道、“三電”遷改等工程施工。
萊榮鐵路最長隧道已經打通
一個個樁基深入地下,一條條隧道不斷掘進,一榀榀箱梁架上橋墩……萊榮高鐵快速駛來。
6月29日晚上,由中鐵四局承建的萊榮鐵路玉皇山隧道(進口至斜井段)順利貫通,萊榮鐵路最長隧道施工迎來新突破。
在此之前6月16日下午,萊榮高鐵嶗山隧道掌子面順利貫通,這是萊榮高鐵全線貫通的第八條隧道。嶗山隧道位于海陽市留格莊鎮,全長2328m,處在架梁關鍵線路上,為全線控制性工程。隧道地質條件較差,安全防控風險高、施工難度大。自進場施工以來,項目部提前籌劃、搶抓工期,通過合理的施工方案、先進的工藝工裝、科學的施工組織,確保施工生產安全平穩推進,隧道較計劃提前1.5個月貫通。嶗山隧道的順利貫通,成功突破了標段內箱梁架設的最后一個卡點,為后續無砟軌道施工的全面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萊榮高鐵是青銀高鐵通道向山東半島地區的延伸,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優化膠東半島區域鐵路網布局,對于改善膠東半島綜合交通網絡末端劣勢、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濰煙高鐵7座站房已開建
高鐵站房也進入了施工階段。目前平度新河站、萊州站、招遠站、煙臺西站、福山南站、龍口站和蓬萊站共計7座站房已經開始建設。
從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煙臺西站項目包括高鐵站房、綜合交通樞紐兩部分,濰煙高鐵與龍煙鐵路在此分場共站。高鐵站房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投資約3.9億元,由法國鐵路總公司AREP設計事務所與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聯袂設計。建筑底層為進站廳,上兩層為候車廳和配套用房,采用梁柱一體的結構形式構筑起主體框架,體現現代化濱海新城開放包容的城市性格與地域特征。綜合交通樞紐位于站房北側,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投資約5.6億元。承接高鐵客流轉運功能,規劃建設綜合換乘大廳、站前廣場、運管中心、長途客運站、停車場等,實現高鐵、地鐵、客運、公交、出租等多種運輸方式的零距離換乘。
濰煙高鐵項目起自濰萊鐵路昌邑南站,經濰坊市、青島市、煙臺市,利用煙榮聯絡線引入青榮城際煙臺南站。新建本線至煙臺站方向聯絡線、芝罘站至煙臺南站間立折反到線。新建正線長度237公里,設站有昌邑南、平度新河、萊州、招遠、龍口、蓬萊、大季家、福山南、芝罘、煙臺南10座。
打樁基、架橋梁、掘隧道……高鐵沿線一幕幕建設場景,讓我們看到了加速駛來的高鐵時代。
現將烏海市城市公交服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4年度工資總額信息披露如下: 企業名稱(全稱):烏海市城市公交服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清算的工資總額(萬元):5007.95 在崗職工年平均人數(人):769 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萬元):6.51 備注:1清算的工資總額是指經企業主管部門清算認定企業在報告期內應支付給本企業在崗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2.在崗職工是指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全部職工,包括集團實施薪酬制度改革的企業負責人、新設企業或機構職工、新招聘大學生。 3.在崗職工年平均人數為報告期內12個月平均的在崗職工人數。 年平均人數=報告年內12個月平均人數之和/12; 月平均人數=(月初人數+月末人數)/2. 4.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報告期內企業主管部門反饋的工資總額清算認定數與在崗職工年平均人數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