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鐵路上最長的隧道——柏樹坳隧道
“這條622米的隧道將線路縮短了23.8公里。”6月24日,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館副研究館員胡開全向記者講述龍泉山與成渝鐵路的故事。他所說的隧道正是成渝鐵路全線最長的一條隧道——柏樹坳隧道。
胡開全介紹,成渝鐵路線路原定出成都后向東北行,經姚家渡、趙家渡,沿沱江經淮口鎮對岸至亂石灘。此段線路雖較平坦,但迂回曲折,而且還有一處大塌方地段。
當時,年逾六旬的老工程師藍田提出改線方案,將原定這段改為出成都經洪安鄉,越柏樹坳,沿小溪至沱江邊接亂石灘。
這個方案,不僅避開原方案要穿過的不良地質地段,還縮短線路23.8公里。“即使增加這些工程,總投資也沒增加。從長遠看,這大大節省了運營和維修費用,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建議。”
“但當時隧道施工基本上全靠手工操作,進度較慢。加上這段線路要重新勘測設計,必然會耽誤時間,影響全線通車計劃的完成。因此,當時這是一個有風險、有爭議的方案。”胡開全說,但大家還是認為新方案線路短,遠期經濟效益好,應予以采用。
“打通柏樹坳隧道,成為施工中的關鍵工程。”胡開全說。隧道施工要經過洞外明挖、導坑、擴大、拱部襯砌、挖底、襯砌邊墻等9道工序,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傷亡事故。施工中,隧道工人開展紅旗競賽。風鉆修理工首先挑戰,提出保證在一小時內修理好25臺風鉆。炮工也不示弱,站出來應戰,保證在一小時內鉆23個炮眼,還要達到每個炮眼平均一米深。
經過努力,1952年5月初,柏樹坳隧道打通,“成渝之間的山地屏障——龍泉山就這樣被火車的汽笛聲所打破。”在胡開全看來,成渝鐵路北接寶成線,南接川黔線,打通進出川的通道,在川渝兩地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