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13號線二期(北延)項目一工區風井A~風井B區間左線“攻堅3號”盾構順利始發,這是上屋站~市中醫院站區間始發的第三臺盾構機,標志著項目進入盾構施工的新階段。
本次順利始發的“攻堅3號”將依次下穿公明供水隧道、鵝石供水隧道、大眼山山脈,區間左線全長1736米,主要穿越地層為微風化黑云母花崗片巖、中風化黑云母花崗片巖、強風化斷層破碎巖、中風化斷層破碎巖、微風化黑云母花崗巖。
受不良地質影響,該區間盾構施工難度較大,主要體現在:
第一,巖石硬度較高且巖體完整
基本質量等級為Ⅱ級,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云母,巖石致密、堅硬。長距離硬巖掘進對盾構機設備構成極大考驗。
第二,盾構機需穿越巖體破碎的斷裂帶
受斷裂構造影響,掘進條件差。盾構掘進過程存在斷裂帶處圍巖變形大,易造成掌子面坍塌,掘進方向難以控制等問題。
有關參建單位各體系聯動、提前策劃,通過以下措施,保證了此次盾構順利始發:
第一,謹慎做好盾構設備選型
“攻堅3號”是以TBM為主的新型EPB/TBM雙模盾構機,設備具有五項關鍵技術滿足盾構掘進需求。
第二,靈活解決設備運輸困難
針對不良的運輸路況,有關參建單位與路政單位協商溝通,選擇夜間吊裝設備進場,不影響日間行車。
同時,工區提前策劃,經過詳細的沿線踏勘,組織外圍拆卸散件,以零部件運輸的方式,成功完成下井、組裝,保證了盾構設施順利進場。
第三,高度重視安全隱患問題
有關參建單位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在生產安全、質量把控、疫情防控、防汛應急等方面嚴抓不怠,抓常態、抓標準,以降低生產風險,消除隱患,保證項目高質量高效率履約。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