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謀劃對接武漢地鐵11號線、13號線 武黃鄂城市軌道交通將實現互聯互通
8月17日,黃石市在2022年城建及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黃石正謀劃對接武漢地鐵11號線、13號線,實現武漢、鄂州、黃石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
黃石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對接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上,黃石正在謀劃軌道交通聯網,建設對接鄂州花湖機場軌道交通,串聯黃石北站、大冶北站,同時謀劃做好武漢地鐵11號線延伸至黃石臨空經濟區的聯網事宜;針對武漢地鐵13號線未來科技城站向南延伸至鄂州梧桐湖,黃石在謀劃將該規劃通過軌道并網再延伸至黃石城區,實現武漢、黃石、鄂州城市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
武漢地鐵11號線三期葛店段于2021年1月2日開通運營,這是武漢市第一條延伸至市域外的地鐵線路,鄂州由此跨入“地鐵時代”。作為連接武漢與鄂州的地鐵站,葛店南站日均客流最高峰可達到1萬人次以上。
早在2021年10月13日,《武鄂市域鐵路預可行研究報告項目競爭性磋商公告》發布,標志著武鄂市域鐵路正式進入研究階段。武漢至鄂州市域鐵路,研究工程范圍起點為光谷中心城,終點為鄂州市綜保區;二期工程延伸至黃石。
據鄂州市發改委介紹,為促進鄂東城市群聯動發展,鄂州積極謀劃利用武漢軌道交通13號線通道,將市域鐵路從武漢光谷中心城經葛店南站后延伸至鄂州花湖機場,使天河機場和花湖機場之間軌道交通連通,線路全長約70公里,估算總投資300億元。
據規劃,武鄂市域鐵路將從武漢光谷中心城出發,經葛店南、五四湖、三江港、吳楚大道經鄂州城區到達花湖機場。市域鐵路的“硬連通”將使武鄂同城更加緊密,方便花湖機場和天河機場之間的協同,也將促進武鄂兩地人員交流,有利于打造武鄂一小時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
黃石市新聞發布會宣布的規劃,是在鄂州軌道交通規劃上的進一步延伸,將武漢、鄂州、黃石三城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這些地區軌道交通實現互聯互通
大灣區地鐵網絡貫通
據《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到2035年,廣州將構建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規模達到53條、2029公里。根據規劃,未來廣佛銜接通道將達18條,穗莞銜接通道6條,廣州至深圳、清遠、中山、惠州等地區銜接通道各1條。廣佛之間通過地鐵幾乎連成一體,廣佛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同城化地區。而廣州與東莞、深圳、清遠、中山、惠州也都將有城市軌道交通連接。
深圳也正在謀局將地鐵線路向都市圈內的東莞、惠州延伸。未來深圳與東莞、惠州之間將形成跨市軌道共17條。其中,深莞之間13條、深惠之間4條。
上海地鐵直達江蘇昆山
早在2013年,全國首條跨省地鐵上海11號線全線貫通,自此上海到江蘇昆山有了直達通道。未來,上海到江蘇太倉、浙江嘉興,或將有市域快軌連通。
與此同時,蘇州軌道交通S1線預計將于2023年底前通車運營,通車后將成為蘇州市區、昆山和上海間重要的交通聯絡通道。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